中医穴位排淤康复陈旧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新思路.docVIP

中医穴位排淤康复陈旧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新思路.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穴位排淤康复陈旧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新思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穴位排淤康复陈旧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新思路 南京和圣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圣堂) 江苏南京 210001   摘要:本文系作者多年来,通过穴位排淤疗法康复陈旧性皮肤瘙痒的患者29例,疗效显著。男患者18例,女患者11例,最小5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2.4岁。病史最短2年,最长30年,平均病史10年。治愈率97%,有效率99%,无效率1例,最少治疗4次,最多治疗21次,随访2年无复发。   关键词:穴位排淤;顽固性皮肤瘙痒   慢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湿疹(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三种)和慢性湿疹两大类,且二者又多相互转化。祖国医学根据本病有广泛性和局限性发病特点,故又有“浸淫疮”“粟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和“乳头风”等病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因】多因饮伤脾,外感风湿热之邪;或脾虚失运,素体蕴温,郁久化热,湿热蕴遏而致湿热相搏;或狭风邪,厉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慢性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转化而成;或因血虚,风袭或因脾湿所致。   【症状】周身或胸背,腰腹四肢,或阴囊、肛门出现红色疙瘩,或皮肤潮红而有集簇或散发性粟米大小之红色白疹式丘疹水疱,瘙痒,或皮损溃烂,渗出液较多。常伴有便干溺赤、口渴、心烦等症。慢性多经常见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且多出现鳞、屑、苔藓化等皮损,皮损处有融合及渗出的倾向。本病常可因寒热失常,饮食不当等因素所诱发。   皮肤瘙痒症,临床上一般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种。是一种无原发皮损的搔痒性皮肤病。   【病因】多因湿热蕴于;复感风邪,不得疏泄,营卫失和所致;或因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前者以青壮年人为多;后者以老年人为多见。   【症状】皮肤阵发信瘙痒,以晚间唯为甚,难以遏止,每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养可在一处或多处,甚至遍及全身,搔之不休。皮肤可见抓痕,表皮剥落,甚至皮破血流,并伴有疼痛、皲裂、潮江、湿润、血痂;甚则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湿疹化或t苔藓化样变等。常常伴有夜寐不安,白天精神不振等。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古称隐疹。本病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上,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   【病因】原因甚多,概括言之,其因有三:1.皮肤有湿,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肤;2.过食高粱厚味,如虾蟹,蛋白,或肠道湿热内蕴,寄生虫内生,复感风邪为患等;3.或因体弱,七情过渡,肝肾失养,气血不足,肤失所养,而致血虚生风等皆可致发本病。   【症状】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多为局限性,大小不等的扁平引起,小如麻疹,大如虫卵,剧痒灼热,或如虫行皮中,疹随瘙痒,抓之增大,增多,甚则融合成环状,地图状及各种形状,边缘清楚,周围充血红晕,且又随消随现,慢性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愈。   中医穴位排淤疗法治疗慢性湿疹及老年性顽固性皮肤瘙痒症,与中药调理、含激素型西药外抹、中药药浴、西药肌注或点滴等的治疗出发点不同,通俗的讲,西医西药治疗此类皮肤病是“压制”的一种形式,而中医穴位排淤疗法是“通下”的一种形式,作者在治疗这29例案例中,没有给任何患者建议和使用任何外用和内服药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堆积在体内的瘀血越来越多,同时人体自身净化瘀血的能力又越来越弱,加之自身年龄百分比,就是人体的瘀血所占的比例,瘀血会导致人的衰老,死亡。我们所提到的穴位排淤是排除体内的淤血,而不是新鲜的血液!   淤血生成的主要原因是农药、防腐剂等有毒化学物质的堆积残留、重金属累计、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肝肾排毒功能的下降等。这些毒素靠自身的循环很难代谢掉。究其原因,疾病都是瘀血堵塞了血管(主要的是毛细血管),造成血液不能正常循环。万病根源在于瘀。   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必有瘀血阻滞气机,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所以说,选择中医穴位排淤疗法是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是一种新的治疗办法。   所需器具:专用排淤笔 一次性配套排淤针头 消毒酒精若干 气罐若干 气罐拔枪一支 抽纸若干一次性医用消毒乳胶手套 一次性口罩 一次性医用头帽 消毒棉棒 碘伏 75%医用酒精操作流程:1、嘱其患者平躺或俯卧,操作间采光充足,温度适中,排淤穴位充分暴露在外。   2、操作者戴好医用头帽,消毒双手,戴一次性医用消毒乳胶手套和口罩,在碘伏消毒所需穴位前,会用气罐拔罐5分钟。   3、助手经消毒后,协助安装好排淤针具。   4、进行操作,通常采用四组穴位进行排淤和若干穴位进行点刺出血即可。操作前不仅要消毒排淤的所需穴位,同时要将所用气罐也予以75%医用酒精消毒。   第一次排淤穴位:主穴:大椎穴,双血海穴,双委中穴,双曲池穴。   配合穴位点刺:双少商,双商阳穴。   第二次排淤穴位:主穴:双膈腧穴,双风市穴,双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