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美与数学教育-香港数学教育学会.PDFVIP

数学美与数学教育-香港数学教育学会.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美与数学教育-香港数学教育学会.PDF

EduMath 28 (8/2009) 數學美與數學教育 張僑平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系 楊 嫻 湖北省襄樊市穀城欣橋學校 引言 1 在一堂課堂討論中 ,老師向學員 問到:「數學是藝術還是科學?」。 這個問題讓大家有些突然 ,一方面大家平時的教學很少去關心這樣的問 題,另一方面 ,對「科學」和「藝術」的界定亦是難以辨清,也難以做個 二選一的回答 。一番討論過後,以「數學是一門科學」的回答居多 。它體 現在數學中充滿了數字 、方程、推理、運算。而主張「數學是藝術」的學 員則多提及數學中的幾何圖形和幾何體 。亦也有人認為數學既是一門科學 也是一門藝術 。這是個折衷的回答還是它究竟是如此呢?數學的科學性往 往和它系統的知識體系 ,嚴密的邏輯推理方法,以及真實 、準確的結論相 2 聯繫 。而數學的藝術性則更多與它千姿百態的圖形相結合。然而,這二者 確非決然分割開來 。我們無意去界定和辨識何謂科學何為藝術 ,這樣的討 論已經很久也很多 。對科學的探索,對藝術的欣賞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何時才會有美感的享受呢?現實的課堂,我們已經聽到太多「數學無趣」 或者 「數學枯燥」的聲音,數學成為許多學生頭痛的科目 ,甚至成為學生 3 升學選擇的攔路虎 。如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味到數學帶來的美 感,比識別它是科學還是藝術似乎更適合 。數學中有美嗎?如果有,它又 在哪裡? 什麼是數學美呢?為什麼它是美的? 何謂美?美學專家朱光潛(2006 )認為「美生於美感,起源於形象的 直覺」(頁 33 )。在詞源中 ,Guralnik (1973 )主持编寫的韋氏詞典中解釋 1 這是一個數學教育碩士班的課程 ,學員均是中、小學數學教師。 2 對數學的真實準確性亦是存在爭議的 ,詳見Hellman (2006 )。 3 一些學生選擇大學的文科專業就讀 ,並非真的擅長或喜歡文科專業 ,而是為逃避數 學。 41 數學教育第二十八期 (8/2009) 「美是人或事物中給感官以愉悅、提高心靈或精神的某種特質(quality ), 或這些特質的集合」。M .克萊因(1980)指出,早在古希臘時代,算術、 幾何與天文被人看作是心智的藝術與靈魂的音樂 ,無論是Plato 還是 Aristotle 都不願把數學和美學分開 。作為美的重要因素,秩序和對稱都能 夠在數學裡找到。許多數學家亦透過一些比喻來描述數學的美。比如Russell 曾寫到 「數學,如果正確地看,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正像 雕刻的美 ,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Russell, 1917, p.57 );Hardy (1940)也 指出 「數學家的造型像畫家和詩人的造型一樣,必須美;概念也像色彩或 語言一樣 ,必須和諧一致。美是最首要的標準;不美的數學在世界上是找 不到永久容身之地的」(p.85 )。無論是音樂 、詩篇還是藝術品,其目的都 是為了說明數學美的存在 。 那麼數學中存在什麼樣的美呢?數學中的各種數字、符號、圖形、公 式、定理層出不窮 ,它們美嗎?數學中亦有數不清的推理和論證,不可以 像文學創作一樣,天馬行空地書寫,它們美嗎?長久以來,人們將數學「尊 稱」是「思維的體操」。這是對數學教育的某種肯定 ,卻也將數學教育的功 能窄化了 。因為,這樣的思維,被單一地看成解題操練、默誦公式、熟記 定理 ,學生遵循著「學概念—— 做題目 —— 再學概念 —— 再做題目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