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文化研究有关材料
徽州历史地理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2日 10:49 纵观中外古今,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生都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对于徽州文化而言自然亦不会例外,从一定意义上讲,古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正是其形成的孵床。 古徽州所辖区域处于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境内奇绝名山列峙竞秀,清淑丽水注流争媚,由于大致位在地球北纬30度圈线周围,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我国江南史前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区域分布状况看,古徽州主要因有漳水、率水、横江、渐江、丰乐河、扬之水、富资水、练江、新安江整个水系下汇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又有婺江、阊江水系西注鄱阳湖入长江,故此属于“吴头楚尾”的“吴楚分源”之地,亦即江南吴越文化区域和楚文化区域的两者结合部。除此以外,还有梅溪、麻川河、徽溪、乳溪、杨溪、绣水等北向流经青弋江等水系而注入长江。 四周崇山峻岭环峙列布的徽州其高山海拔64%平均为1332米,另34%的高山海拔达1131米。境内腹部地带丘陵广连、河谷纵横,山环水绕之间,谷地及盆地被穿割围合,从而整合成若干片自然群落,由是构成诸县之境域。“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即山为城,因溪为隍。百城襟带,三面距江。地势斗绝,山川雄深。自睦至歙,皆鸟道萦纡。两旁峭壁,仅通单车。……水之东入浙江者,三百六十滩,水之西入鄱阳者,亦三百六十滩。……船经危石以止,路向乱山攸行。……以此守固,孰能逾之。”(许承尧《歙事闲谭》卷18《越黄门郡志略》)由于自然屏障相对闭塞,陆路交通不甚便利,古代主要官道有自歙(徽城镇)—绩溪箬岭—宁国—黄池镇—和州—开封以及自歙(徽城镇)—绩溪箬岭—经太平县—池州大通镇—无为军庐江县—庐州—寿州—开封与江淮和中原相通。至于水路则主要有东线自渔亭—万安—屯溪沿新安江及自歙县西门—渔梁沿练江—新安江—(严州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浙江即富春江和钱塘江—杭州,该航线可行二百石舟船,西线有自祁门县沿阊江—江西省浮梁县—景德镇以及自婺源县沿婺水—鄱阳湖而入长江。四境之地凡出入要冲处,只要雄踞关隘凭险可以守防,这就使徽郡先民得获安全之感,于是每当中原板荡北方战乱之际,外域避乱求安的世族百姓便伴随着一股股的移民大潮纷纷迁徙入徽,世代安居、生息繁衍。与此同时,又因俗云“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特殊状况,古徽州田地贫瘠,所产至薄,且农人终年劳作,往往用力过倍而所入不当他郡之半,“地狭人稠,耕获三不瞻一,即丰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康熙《休宁县志》卷7)故此北宋宣歙观察使卢坦就讲过:“宣歙土狭谷少,所仰四方之来者。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民益困矣。”(罗愿《新安志》)南宋以后,人多地少粮缺的矛盾愈益突出,“土少人稠,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矣。” (许承尧《歙事闲谭》卷28)现实生存环境压力逼迫着许许多多的徽州人步入商途,竟致造成“钻天洞庭遍地徽”和“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康熙《徽州府志》)的局面,从而崛起了称雄三四百年的徽商,并在古徽州的文明演进史册上写就了一页辉煌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有如俗谚之语“生在苏州,死在徽州”所云,曾令历代多少文人雅士为之眷恋的“新安大好山水”之地还被认为是蕴藏着主富贵、长子孙的风水吉壤。从堪舆相脉建村到择址卜居造宅最终到垂棺入土安葬,都离不开民间流行的那种间杂有一定科学道理与某些迷信色彩的“风水学理论”之影响。尤其那些有着极高文化素养和风水学理论造诣的中原士人南迁徽州后,甚至于颇为惊奇地发现此地的山川形胜与风水学理论要求竟是如此的合拍,于是纷纷“觅吉地而家焉。”这也就构成了古徽州历史地理的一大人文特点。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 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吴; 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越; 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楚。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区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县)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项羽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