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病名古文献源流考.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状疱疹中医病名古文献源流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带状疱疹中医病名古文献源流考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中医学对带状疱疹起于宋以前,成熟于明清,完善于近现代,但其病名繁多,文献浩瀚,中医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直接关系到中医对该病的认识,研究发现蛇串疮多病名的背后有较深的历史背景和流派观点,但均忽略其今之认识的后遗神经痛的问题,故深入研究其病名的源流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名;源流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315-02   中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较早,在宋以前既有表现、治疗方法记载,明清后更有非常详细的病因病机、表现、辩证治疗方法和内外方药的论述[1]。纵观文献,本病归属多个病名之中,且多个病名之中又有不同内涵和外延,且当今规划类教材与工具书疏于对其病名的深入研究和论述[2-3],导致后学者不能窥其究竟,现将其病名源流及部分见解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1.甑带疮   普遍认为中医学对蛇串疮的认识,最早起源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4]:“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又云:此疮绕腰匝”。但该描述极简,仅指出了“甑带疮”发病的部位特点为“绕腰如甑带”,就凭此将本病归属于蛇串疮的范畴确有欠妥之处,且研究发现后世再鲜有甑带疮病名、病机及表现的深入论述,亦未有提及甑带疮是蛇串疮的文献证据。再则巢元方在文中记载本病病机为“风湿搏血气所生”,与后世文献提出的蛇串疮病“染毒”、“热毒”、“心肝二经火热”、“脾肺二经湿热”、“肝火内炽”等发病理论有较大差异。综合文献,后世也鲜有医家再论述甑带疮病名的表现和病机,亦无从考证其归属为何病,故本人认为甑带疮并非蛇串疮既今之带状疱疹范畴。   2.蜘蛛疮   对于“蜘蛛疮”之名,中医古籍中的记载比较复杂,内涵较广。蜘蛛疮最早记载见于《华佗神方》:“华佗治蜘蛛疮神方:形如蛛网,痒不能忍,先用苎麻丝搓疮上令水出。次以雄黄、枯矾等分,为末,干擦之极效”。此描述论述了“蜘蛛疮”的临床表现“形如蛛网,痒不能忍”,与蛇串疮之临床特点不符;《奇效简便良方》:“蜘蛛疮形如蜘蛛极痒,豆腐皮烧枯存性,香油调搽”;可见其临床表现与带状疱疹特点不符,故认为蜘蛛疮为带状疱疹欠妥。其次,认为蜘蛛咬伤后全身生疮者为蜘蛛疮。如王肯堂《证治准绳》诸虫兽螫伤卷中:“治蜘蛛疮,用羊乳敷其上,或用清油搽之即安”,把蜘蛛疮一病归属于虫兽螫伤、蜘蛛咬伤之病。《普济方》诸虫兽伤门蜘蛛蜈蚣咬篇中曰“治蜘蛛疮,用木韭根新者,同雄黄研涂之”,显然此病归属于虫咬外伤类,而不符合蛇串疮范畴。当然亦有认为蜘蛛疮为带状疱疹的,如明middot;申斗垣《外科启玄》:“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可用苎麻在疮上揉搓水出。即以苎麻烧灰为末。掺在疮上即愈。治蜘蛛疮方先用苎麻丝搓疮上。令水出。次以雄黄枯矾等分末干搽之妙”;后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中进一步指出“蜘蛛疮,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蚁游走,染毒而生。形与水窠疮相似,淡红,作痒且痛,五、七个成簇,日渐延开,甚亦使人恶寒发热。 即以犀角磨汁涂之则愈;否则以苎麻在疮上揉搓出水,用金黄散搽之;或以雄黄、枯矾等分,研细,干掺亦可”;清middot;顾世澄《疡医大全》曰“陈实功日,蜘蛛疮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蚁游走而成。初生白泡红根作痒,日渐开成簇作痛。汪省之曰:蜘蛛尿着人身上,即生疮如粟粒累累,似蜊虫螫痛,亦能恶寒发热,即以犀角磨汁涂之则愈。不然以苎麻搓去疮内水汁,用金黄散搽之”;阐述了蜘蛛疮的临床表现特点为“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粟粒累累”可使人“恶寒发热”,发生部位为“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本病病因是“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蚁游走,染毒而生”,为外染毒邪而生,可见此类“蜘蛛疮”的论述属于带状疱疹范畴。   3.蛇缠疮类   此类病名多出现且繁荣于明清,包括“蛇缠疮”、“白蛇缠”、“蛇窠疮”、“白蛇缠腰”、“缠腰”之流,称谓繁杂,多以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命名,如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其中多有蛇字,且应用范围不广,常作为民间俗名出现。其中以“蛇缠疮”一名为代表,其名首载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蛇缠疮,用雄黄为末,醋调涂。仍用酒服”。然而该描述仅有此病的病名与治疗方式,而不见临床表现与病因病机的描述,故尚不能凭此明确本病归属于带状疱疹范围。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较多关于本病的深入论述,明朝王肯堂《证治准绳》“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急服内疏黄连汤。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活命饮加芩、连、黄柏,外用清热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