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的城市设计服务模式思考_北川新县城城市设计实践.docxVIP

全程化的城市设计服务模式思考_北川新县城城市设计实践.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程化的城市设计服务模式思考_北川新县城城市设计实践

全程化的城市设计服务模式思考——北川新县城城市设计实践THOUGHTS OVER ENTIRE-PROCESS URBAN DESIGN SERVICE MODEL: A CASE STUDY ON URBAN DESIGN PRACTICE OF BEICHUAN NEW TOWN朱子瑜 李 明ZHU Ziyu; LI Ming【摘要】基于对国内城市设计实践的现状实效认知,以“过程融合”为切入点,提出转变城市设 计服务模式的设想,并结合北川新县城城市设计 工作实践,从技术服务与组织建构的双重视角以 及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操作层面加以剖析。【关键词】城市设计实效;服务模式;全过程种工作方法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在2005年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有关城市设计的内容未 提及,表面上造就了城市设计“体制外”的独特 身份。这种模糊可谓“祸福相依”,一方面弱化 了对城市设计的明确提法,另一方面却也激发了 业界为有效实施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设计“捆绑” 法定规划的探索,催生更多元化的设计实践。1.1.2 具体实践的差别 地方层面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等城市设计“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造就了对城市 设计认知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各地认知理念、技 术方法、管理操作上的不同。技术层面的规范与 定制占到了地方层面制度建设的主流,20世纪90 年代以来各地的编制办法、技术规定、技术导则 纷纷出台。但只有少数地区,将城市设计实践上 升为具有法定效应的制度安排,如深圳;或作为 城市空间管理的精细化与特色化工具加以系统化 整合,如广州。更多地方城市设计实践则是依赖 “非正式制度”途径,实际效用与推进深度参差 不齐。54ABSTRACT: Ba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status of domestic urban design practic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service model of urban design should be changed to paying more attentions o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design practice of Beichuan New Town from the macro, medium and micro operation levels and from both technological service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gles.KEYWORDS: urban design effectiveness; servicemodel; entire process1 引言:城市设计实践现状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设计理论的引入,城市设计价值认知的提升,国内城市设计的 相关研究与实践日渐繁荣,城市设计本身获得了 长足发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体系也为 业界所广泛关注。经过20余年理论探讨与实践繁 荣,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中国特色”问题正 值得我们适时思考。1.2 技术探讨1.2.1 作为营销工具的活跃进入全球化的城市营销时代,出于对竞争导 向的城市形象的追求,面向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 “概念”化城市设计为各地所高度重视。城市设 计成为城市营销与招商引资的重要技术抓手。各 种城市设计竞赛、咨询活动一时高度活跃,由于 不需要规划设计资质,五花八门的城市设计单位 层出不穷,城市设计项目与人员队伍均得到了极 大繁荣。但此类设计项目一般时限设置较短,而 且工作尺度趋大,设计收效一般不明显。笔者认 为,将城市设计作为营销工具的热潮背后是对城 市营销、城市设计的粗浅理解,以及对城市设计 的“包装”技术表现能力的单一喜好。这种理解 与喜好反映出对城市设计价值认知的偏颇,实际【文章编号】1002-1329(2011)增刊1-0054-07【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朱子瑜(1961-),男,中国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 规划师,城市设计研究室 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 划师。李 明(1981-),男,硕 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城市规划师。1.1 制度探讨1.1.1 体制之外的作为1991年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则第8 条提及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运用城市设计方 法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 艺术水平的要求。这一说法虽然略显笼统,但在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肯定了城市设计作为一【修改日期】2011-08-08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年 第35卷 增刊1 VOL.35 SUPPLEMENT Ⅰ 2011上不利于城市设计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