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世界名人小传
电世界名人小传电世界是一个极其美妙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数学、物理学、电信、电气与自动化等学科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知识海洋。这一浩瀚知识海洋形成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学者、专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介绍给读者。不管是他们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于广大读者都是值得借鉴的!富兰克林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于1747年通过实验提出了电荷守恒原理。1746年,他在波士顿看到史宾斯博士利用莱顿瓶等作的静电实验后,对此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开始自学与电相关的书刊并开展一系列实验,以探索电的奥秘。在一次放电实验中,他获得了一个重要发现:。他让A、B两人单独站在蜡板上,用莱顿瓶分别使他们带上玻璃电和琥珀电,又让A、B向站在地上的第三人C放电,结果都有火花闪现。但是如果A、B带电后先互相接触,再向C放电,结果都没有火花闪现。富兰克林由此发现玻璃电和琥珀电可以互相抵消,于是总结出电荷有两类,他把玻璃电叫做正电(用“+”号表示),把琥珀电叫做负电(用“-”号表示)。并提出了电的单流体学说,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有一定量的电,摩擦不能创造出电,只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它们的总电量不变。 1749年到1752年间,富兰克林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他仔细观察和研究了雷、闪电和云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发生于云层中的闪电和摩擦所产生的电具有相同性质的推测。1752年夏天他在费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风筝实验”:在雷电交加的雨天,他带着儿子把用细铁丝作引线的风筝放上高空,一阵闪电,风筝引线靠近手边的捻线用丝绸带缠上的细丝立刻向四周竖立起来,手指靠近引线末端的钥匙,就产生火花,他立即将“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他把收集到的“天电”进行放电实验,与摩擦起电机产生的“地电”实验结果一样,从而证明了“天电”和“地电”的性质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理论和他对尖端接地导体放电现象的发现,还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库仑库仑(Charles Augustin Coulomb,1736~1806),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在1785年用扭秤测量出静电力和磁力,建立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时,法国科学院征求提高航海指南针中磁针指示的精确度方案。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要改良磁针的工作,必须从这一根本问题着手,他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他又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扭秤。扭秤能以极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 库仑善于设计精巧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库仑定律是库仑通过扭秤实验观测并受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总结出来的: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与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的扭秤实验在电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对电现象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定量阶段的转折点。电荷的单位就是用“库仑”命名的。伏特伏特(Count A1essardro Volta,1747~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出生于科莫市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对科学的爱好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许多书,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伏特16岁时开始与一些著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自18岁开始进行电学实验,1798年他经过潜心研究后认为,伽伐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一年后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他用铜币、银币和吸墨纸制成“电堆”,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连续电流。从此使电学的研究由静电扩大到动电,开辟了电学研究的新领域。伏特还发明了起电盘、验电器和储电器等。这些发明对电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电动势、电位差、电压的单位“伏特”就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奥斯特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出生于丹麦兰格兰的鲁德克乔宾。17岁考入哥本哈根大学,22岁获博士学位后,受聘该校医学院化学助教,180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磁单位中磁场强度单位“奥斯特”就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 在182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奥斯特主讲一场关于电与磁的讲座,在讲座中还安排演示一些相关的实验。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当把电池与铂丝连通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产生了轻微的晃动。这一不显眼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则兴奋不已。此后他连续三个月进行深入实验研究,在当年夏天宣布关于了电流的磁效应研究结果: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