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题集锦.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解题集锦

图解题集锦 石器 1.斧:平面为长方形或略呈梯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近上端或有穿孔,两面刃,柄与刃部平行。 2.锛:形状类似于斧而略小,单面刃,断面略呈梯形,柄与刃部垂直。 3.凿:一般比较小,平面一般为长条形,断面大多数接近方形,单面刃,使用时顶端应和短木相复合。 4.铲:形状多为扁薄长方形或梯形,近上端或有穿孔,单面刃,长柄与刃部垂直。 5.镰:形制与使用方法与现今镰刀类似,单面刃。 6.刀:形制上分两类:一类为长方形,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制,一种两侧带有缺口,另一种器身穿孔。前者主要习见于仰韶文化,后者主要广泛流行于(海岱)龙山文化时期。 另一类为半月形,器身多有双孔,主要流行于海岱地区岳石文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也有发现。 7.钺:形制类似铲,多为扁薄长方形或梯形,多数有孔,两面刃,刃部与柄平行。 8.镞:箭头 二、陶器 1.鼎:三个实心足的平口容器。 2.鬲:三个空心足(袋足)的平口容器。从外部看,腹与足一般是分界的。从内部看是分裆底。(龙山文化时期出现) 3.斝:也是三个空心足的平口容器。外部看腹与足一般是分界的,内部除了空足部分外,还有部分器底。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龙山文化)出现(距今4800-4600年)。海岱地区非常罕见。 4.甗:为无底容器,与鼎或鬲(主要为鬲)或甑或鬲的合体。龙山文化时期出现。 5.鬶:为鸟喙形流,有把手的三足器,(三足呈等腰三角形),出自大汶口文化中期,后来传播到其他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 6.盉:为管状流的容器 7.爵:为带流的三实足的杯状器 8.甑:不能单独用,必须与另外一种器物合用。三联甑 三、中原文化区 (一)早期阶段 1.裴李岗文化(距今8500-7100) 陶器:主要为红陶和红褐色陶器,但陶器颜色不纯,均为手制,主要是泥条盘筑,也存在泥片贴塑。纹饰:流行篦纹。典型器物:圆鼓腹小口双耳罐 石器:琢制的平面呈长椭圆形的石磨盘和通体磨制锯齿刃石镰。 2.磁山文化(8000-7700) 陶器:宏观上与裴李岗文化相似,但是除了留有篦纹外,还流行细绳纹。 最典型的器物为椭圆形陶盂与倒靴状的陶支架。 石器:石磨盘平面的一端呈尖角形 3.大地湾文化(7800-7100) 陶器:宏观上与裴李岗相似,但是陶器的制作方法为泥片贴塑,流行绳纹,出现我国最早的彩陶和最早的瓮棺葬。 典型器物:外壁下部装饰试问,上部口沿内外侧装饰一周带状虹彩的圆底钵。 (二)中期阶段 仰韶文化 陶器:主要是红色陶器,烧制的火候一般比较高,主要是泥条盘筑,流行绳纹和彩陶。 半坡类型(早期)6800-6000 特点:彩陶纹样主要是鱼纹和各种变体鱼纹。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杯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和人面鱼纹盆一级两侧带有缺口的长方形石刀。 庙底沟类型(中期)6000-5500 庙底沟类型彩陶流行各种花卉纹图案,也有少量的鸟类、蛙类等动物纹样,没有鱼纹。 典型器物:双唇口尖底瓶,曲腹花卉纹彩陶盆 郑洛地区有自已的特点:彩陶纹样有睫毛纹、月牙纹等另外白衣彩陶较多。 西王村类型(晚期)5500-4800 陶器较多采用慢轮修整器物口沿,彩陶开始衰落,纹样简单。 典型器物:喇叭口尖底瓶 4.大河村类型 陶器有些采用轮制,陶瓷以红陶、灰陶为主。彩陶只在早段流行。晚段也开始衰落。纹样主要有:太阳纹,六角星纹,X纹,横S纹。 典型器物:敛口圆肩深曲腹的白衣彩陶钵。 (三)晚期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龙山文化 主要是庙底沟二期文化4800-4600 陶器:已经是灰陶为主,仍有少量的彩陶,出现了斝。(篮纹) 第二阶段:晚期龙山文化4600-4000 陶器主要是会陶为主,有少量黑陶。纹饰:绳纹、蓝纹、方格纹 (1)后岗二期文化 (2)王湾三期文化。典型器物:垂腹罐形鼎。鼎足为柱足,小乳足和扁三角足。 (3)客省庄二期文化 (4)陶寺文化 彩绘蟠龙纹陶盘 特大的打制石磬 夏商周考古 概论 食器 鼎:用于烹煮或盛放肉食的器物。从目前发展来看,主要是圆鼎,也有方鼎(出现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到汉代) 鬲:煮粥用的器物,从目前发展来看,出现于二里岗文化,绝迹于战国晚期。 甗:蒸饭用的器物,出现于二里岗文化,春秋以后的甗多数为甑、鬲的分体。 簋:盛饭用的器物,形制类似于现今大碗,出现于二里岗文化。西周时期常常以偶数与鼎配合使用。到战国时期已经很少见。 簠:与簋为一类器物。口部为长方形,器与盖上下对称,分开可做两个器物使用。出现于西周早期和中期之交,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盨:与簋为一类器物,椭圆体,器身大于器盖,分开也可以做两个器物使用。西周中期偏晚阶段出现,到春秋中期已经很少见到。 敦:盛饭用的器物,比较流行的形制是三个短足,器与盖相合而成球体,出现于春秋中期,流行到战国晚期,秦以后消失。 豆:用于盛放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