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拉硅单晶炉热系统的改造对氧_碳含量的影响.docxVIP

直拉硅单晶炉热系统的改造对氧_碳含量的影响.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拉硅单晶炉热系统的改造对氧_碳含量的影响

第24卷第3期2009年9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Na tural Science Edition)Vol.24No.3Sept.2009直拉硅单晶炉热系统的改造对氧、碳含量的影响申少华,胡波,秦先志(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摘要:为了降低大直径硅单晶生长过程中所引入的氧、碳杂质含量,提高硅单晶质量,特对18英寸直拉硅单晶炉的热系统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氩气流向和加热器的尺寸的改进型热系统,可降低了硅单晶中的氧、碳含量,缩短拉制晶体时间,降低消耗功率,提高硅单晶质量.图10,表1,参13.关键词:直拉单晶硅;热系统;氩气流向;加热器;氧、碳含量中图分类号:O 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9102(2009)03- 0103-05太阳能级直拉硅单晶是高纯材料,对杂质的引入非常敏感.但是,在硅单晶生长的工艺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原因无意地引入杂质.氧和碳就是直拉硅单晶中最主要的无意引入杂质,这些杂质对硅材料和器件的性能有破坏作用,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直拉硅单晶中的氧主要来自晶体生长时石英坩埚的污染.液态多晶硅在高温下严重侵蚀石英坩埚,部分SiO则在熔硅中分解,分解的氧便引入熔体中,最终进入硅晶体[1].硅中的氧是以间隙态存在于晶体中,在随后的器件制造工艺过程中,由于硅晶体经历了各种温度的热处理,过饱和的间隙氧会在硅晶体中偏聚和沉淀,形成了氧施主、氧沉淀及二次缺陷,这些缺陷对硅材料和器件的电学性能有破坏作用[2- 4].碳来自多晶硅原料、晶体生长炉内的剩余气体以及石英坩埚与石墨加热件的反应. 反应生成的 CO气体大都进入硅熔体,从而和熔硅反应,留在熔硅中,最终进入晶体.碳在硅中处于替位位置[5],由于碳原子半径小于硅,使得硅的晶格常数变小,并且造成区域应力[6].硅中的碳会使器件的击穿电压大大降低,漏电流增加,对器件的质量有负面作用.同时碳也会促进氧的沉淀,并与晶体中的微缺陷有直接联系,对硅光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影响很大.因此,严格控制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的氧、碳含量就显得尤为重要[1].综上所述,要控制氧、碳含量,首先要求原料为高纯度低碳量的多晶硅,拉晶时保持好的气密性,使用高纯Ar作为保护气体,导流系统合理,在合适的热系统中,通过这些必要条件和措施的配合,可以在熔融阶段控制氧、碳杂质的引入[8- 12].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在太阳能级直拉硅单晶中,传统的18″普通型热系统已将头部氧的含量控制在10~20×1017atoms/cm3,尾部碳的含量控制在1.5~3×1017atoms/cm3[1].基于此,本实验通过对18″普通型热系统的改造,以期降低氧、碳含量.1 实验部分1.1 热系统实验采用HDT- 100 型单晶炉其加热器系统如图1所示.图1(a)为18″普通型热系统:图1(b)为改进型热系统,该热系统经过改造后加热器的高度由575mm降低到562mm,直径由622mm 减小到582mm,改变了普通型热系统中的温度分布.保温筒下部排气改为保温筒上部排气,改变整个热系统的Ar流向,让Ar从保温筒和炉壁之间流动.收稿日期:2009-04-16作者简介:申少华(1964-),男,湖南邵东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无机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2结果和讨论2.1红外光谱扫描(a)普通型热系统;(b)改进型热系统图 1 单晶炉热场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hotzone1.2基本实验条件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条件见表1.表 1 基本实验条件Tab.1 Basic experimentalconditions在室温测量的红外光谱区域硅中间隙氧有三个吸收峰,分别为515cm-1、1107cm-1、1720cm-1,其中的1107cm-1峰最强,替位碳的红外吸收峰位于607cm-1.图2、图3为两个热系统生长晶体中相同位置的头、尾部样片的红外光谱图.坩埚尺寸投料量晶体晶体晶转直径参数速率P100埚转平均(a)普通型样片94. 71.301.2661.19e.c6n1.00a1b0.9r1o s0.8bA0.70.60.5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Wavenumbers/cm-1(b)改进型样片图2“普通型”与“改进型”热系统头部样片红外光谱图Fig.2Thecomparisonofheadwaferlinfraredspectrain“common” and“improved”thermalsystem速率拉速 Ar流量462 mm 60 kg 155mm0.5~6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