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控.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泥鳅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控

泥鳅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控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之—— 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1 泥鳅养殖概述 泥鳅营养价值 泥鳅分布 泥鳅的品种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1.1 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每100克泥鳅鲜肉中含水分73.5克,蛋白质18.4~20.7克,脂肪2.7~2.8克,磷含量高达154毫克,钙51毫克,铁3.0毫克;同时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A,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1.1 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蛋白水平高,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类,尤其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缺低,胆固醇含量更少。泥鳅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抵抗血管老化。泥鳅能醒酒,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民谚说“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并赋予“水中人参”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身美食。 1.2 泥鳅的分布地区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1.3 泥鳅的品种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对,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 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 (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1.3 泥鳅的品种 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 (2)大鳞副泥鳅(黄板鳅) 1.3 泥鳅的品种 青鳅,头尖尾尖,中间粗圆,呈青黑色,口感劲道足,日本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喜欢消费。 (3)青色泥鳅 1.3 泥鳅的品种 介于黄色和青色之间,是养殖的比较理想的品种。 (4)灰鳅 1.3 泥鳅的品种 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供养殖的商品鳅。 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所谓的从某某国家进口的优质苗,且这些苗种因长时间暂养长途运输死亡率可达70-90%,上当受骗造成养殖失败,还有国内很多泥鳅养殖场,为了贪图自己的利益用野生苗冒充人工繁殖的泥鳅苗出售出售给养殖户。 1.4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1)呼吸: 泥鳅属底栖鱼类,可用腮呼吸,还可用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能力强,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但在高溶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 (2)水温: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30℃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26℃±2℃。水温低于5℃或高于34 ℃则钻入泥土中冬眠或夏蛰,停止活动。 生活习性 ① 1.4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3)光线:在自然条件下,泥鳅喜欢白天潜伏,夜间觅食。但在产卵期及适宜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 (4)栖息地:泥鳅 属底栖类鱼类,喜欢栖息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淤泥中。 生活习性 ① 1.4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较尖,口小、唇软,眼很小。头部无鳞,体表鳞片细小,圆形,埋于皮下。 形态特征 ② 1.4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刚出膜的鳅苗以卵黄为营养,2~3天后开始摄食水体中轮虫、无节幼体等浮游动物,体长5厘米以内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体长5厘米开始转化为成体阶段的杂食性鱼类。 食性特点 ③ 1.4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主要饵料有陆生蚯蚓、蚕蛹、螺蚌肉、畜禽下脚料、面包虫、蝇蛆、鱼粉、豆饼、麸皮、米糠、花生饼和酒糟等,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 泥鳅昼伏夜出,白天也吃食,一般上午7-10时和下午16-18时吃食较多。 食性特点 ③ 1.4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 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