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楷书的隶意特征探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朝楷书的隶意特征研究 1、相关定义 1.1、书法性概念解析 3.1”自然”的概念引入 从工具的角度出发,印刷字体和书法由于工具的不同而产生了形态的差异。邱振中在《书 法的形态与阐释》5中将线条分为几何线和徒手线两大类,几何线指在制图工具的辅助下画出 的合乎一定规范的线条,而徒手线是指用笔而不用其他辅助工具做出的线条。书法就是一种 基于毛笔的徒手线条艺术,由于毛笔在书写运动中的提按、速度等变化以及书写偶然性,使 字体产生连贯而富于变化的有机曲线。而雕版字体虽然早期仍然保持书法的形态,但随着刻 刀等工具的本体性的逐渐介入,使字体逐渐形成区别于书法徒手线的几何线。相对于几何化、 直线化的雕版字体,书法线条则更为生动自然。 从形态的角度出发。书法艺术中有着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书法理论体系中”喻物派”用 自然之美说明书法,比喻为最常用的论述方式。不仅在书法欣赏活动中人们会通过书法联想 到自然,而且在书法创作中人们也会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如张旭、黄庭坚、怀素等;”天然 派”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美学,认为天然的,出于自然的是美的,最高的作品超越人为判定 的美丑善恶。和喻物派不同,天然派所指的自然并不是真实自然环境,而是对人工的反对, 提倡”大巧若拙”。比如宋人尚意,反对唐楷的人为法度,提倡”各尽字之真态”,认为书法 艺术的美应该顺应字的自然体态,绕过唐楷直追魏晋,康有为也曾反对”大字促令小,小字 展令大”的写法,提倡行书取《兰亭》,正书取《张猛龙》,各极其变化6。 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在漫长的印刷字体演变过程中,由唐楷到雕版印刷再到活 字印刷,汉字字体变得越来越统一方整,笔画变得规范化,几何化可重复的笔划特征体现了 工具的机械感,近代铅活字更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理念体现,与书法参差错落的结体和徒手 线条形成明显区别;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讲,印刷字体完成了由手写到非手写的过程转变,在 这个过程中消除了人在书写过程中的率性表现以及书写中的偶然性结果,印刷字体的每一个 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程式化结果,从而使字体处于完全的可控状态。由此产生与书法”自 10 然美”相对的”雕饰美”7。由此可见,相对于书法,印刷字体更加多的融入了人的主观控制, 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是一种”人工”结果,相反,书法则可理解为 “自然” 的结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原因的分析,”自然”的概念作为书法性的具体化被提出。 3.2 作为自然的两个主要方面 [3.2.1]书法笔划形态的有机性 书法笔画形态的有机性,不仅表现在其徒手书写产生的线条的生动性,同时也表现在书 法通过笔法的作用人为主观的对字形进行控制从而产生的丰富笔画形态。笔画形态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给人留下比较直观的视觉印象,历代书法家笔画形态各异其趣,欧体方圆兼施,颜 体端正圆浑,柳体笔力劲挺 而这些各不相同的笔画都是由不同的笔法组合而成,其中最 主要的笔法有:绞转、提按、平动8。书法运笔的方式有两种:曲线平动:笔锋随着笔画运行 而进行平动;绞转:笔毫在直面上旋转运动。 通过转笔与折笔的不同组合使笔画产生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出锋等笔画特 征,使笔画产生不同的质感,从而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些书法所特有的有机形态作为”自 然”的其中一个方面在本文中被提出。 [图 3-1/2]不同向落笔,转为中锋。方笔、侧锋、出锋 [图 3-3/4]圆笔、中锋、藏锋。同向落笔、中锋 11 [3.2.2]书法形态的自由 [图 3-5]《自叙帖》,(唐)怀素 [图 3-6/7]《肚痛帖》,《古诗四贴》。(唐)张旭 唐代怀素观夏云而师之,”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盖奇 峰有定质,不若夏云之奇峰无定质也。”其常以静观奇峰夏云来体会书法的妙处,从而将自 然之景的领悟运用到书法中。而与怀素观夏云而师之不同,韩愈强调自然现象给我们在情绪 上的感动9。尤以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为精彩。他指出艺术创作的两个主要源泉,一是”观 于物”, 一是”有动于心”。他十分推崇张旭的草书,从中总结出草书由物象到情感到书法 的逻辑关系。 书法家触景生情,借由书法将情感表达出来。这时书法的线条则是人内心的情感反应, 12 即时率性的书写使字的形态富于变化,文字已经不只是传达信息的符号,而是传情达意的线 条绘画,这种对法度、程式化的破坏充分体现了书法作为艺术的自由性。 另外,即使在法度森严的唐楷里也有着对自由的追求。清代的王澍分别在《论书剩话》 和《虚舟题跋》里评颜书之难度: 学颜公书,不难于整齐,难于胎宕;不难于沉劲,难于自然。以自然胎宕求颜书,即可得其门而 入矣. 自宋以来,仿颜书者多以雄厚劲健求之,此但得颜之貌耳10。 可见,王澍认为颜体的整齐、沉劲是初级层面的表象特征,达到整齐沉劲只不过是”得 颜之貌耳”,难点在于与整齐、沉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