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用後设认知学习观点於分数除法之教学
命中注定~~分子和分母要顛倒? 《引用後設認知觀點於分數除法之教學》 楊雅芬 高雄縣茄萣國小敎師 謝淡宜 國立台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所副教授 劉曼麗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所教授 前言 現今分數敎材往往以大人的角度詮釋其計算的數學原理、原則,學童無法以舊有觀念做本能的演繹。尤其是分數除法被國小敎師和學童認為是是最抽象、不易理解的單元,學童無法真正理解「除數顛倒-相乘」,就背誦算則來做計算。於是分數加減法有一套算則(須先通分再做分子的加減法),分數乘法又有一套算則(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分數除法還有一套算則(除數顛倒-相乘),這麼多的算則記憶,不僅讓學童感到困惑,也常常混淆他們的分數解題學童對學習就感到無助與挫敗。該如何幫助學童真正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呢?引用後設認知觀點,設計分數除法教學活動,引導學童舊有認知處理分數除法新問題,符合學童本能的學習,幫助學童建構穩固的分數除法概念。學童在此教學活動中,主動統整連結相關的分數概念,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希望本文針對「分數除法」所提供的活動設計理念和教學活動,能對敎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教學活動設計之緣由 「數與量」是國小數學的最重要主題,學童在國小階段必須學習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的數學知識。尤其是「分數除法」單元涵蓋多重的數學意義,且抽象、不易理解,在課程編排邏輯上,也是最後的單元,因此被安排在國小六年級下學期的課程,是統合國小學童各種「數與量」主題的概念之單元,也是驗收學童學習關於此主題的各種概念之單元。學童對分數概念的不理解,將會阻礙學生在國小之後的數學發展。但由教學經驗發現,沒有學童能主動將÷寫成÷=(2×7)÷(5×3)=,發現成人算則的存在,顯示現今教材無法連結學童的舊有認知經驗。÷=÷=,除非教師又提示學童:不將通分後的與寫出(但這又與分數加法、減法算則不同了),刻意寫成與,方能推論出「除數顛倒-相乘」之成人算則。也就是說現今教材並非以學童的舊有認知經驗為基礎,學童不能以其認知結構去同化分數除法新概念,無法本能地以舊經驗做演繹,於是學童必須記憶大人所詮釋的數學概念(不是真正的理解),造成了片段、無法連結的知識,也造成了學習的負擔。許多有關分數的研究(呂玉琴,1991;林福來、黃敏晃,1992;楊德清,2000)結果顯示,學童可以機械式操作分數的四則運算,卻無法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真正意義。關於分數教學的研究,罕驕蘭(2005)也指出學童對「分數的除法」在算則的理解上是較困難的,在計算上易產生錯誤狀況也是可預知的(學童不理解,所以就容易錯誤解題)。大部分學童不知為何分數除法變成乘法,也不知道為何要乘以除數的倒數,更鮮少有學童能夠解釋「除數顛倒-相乘」成人算則。甚至大部分老師或是家長也不懂得「除數顛倒-相乘」之由來,就直接教授學童背誦算則來計算(他們以前在國小階段也是這樣被教育的)。時間一久,大部分學童忘了如何背誦算則,也遺忘了分數四則運算的區別,當然對於分數運算的解題就錯誤百出了。而且隨著學童年齡的增長,需學習的數學概念會愈多,學童就對許許多多的數學算則愈感到困惑。這些片段、不連貫的算則記憶,不僅常常混淆學童的解題,也讓學童無法統整、連結相關的數學概念,更造成了學童的學習負擔。分數除法為主題,設計能引導學童成功建構分數除法概念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活動設計之理論依據 學童利用舊認知結構去同化新事物,達到認知結構的改變,學童便學習到新知識了(Piaget所說的同化與調適)。而在解題過程中,學童知道「何時使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且知道「如何協調」和「如何監控」多樣化的解題技巧,主動達到認知結構的新平衡,就是後設認知的學習(Mayer2001)。謝淡宜(1990)也主張,廣義的學習是學童以認知發展為基礎,應用舊認知結構去同化新事物,並做適度的調整。學童的知識是由舊有經驗開始,當經驗累積多了,就會開始察覺到一些規律。學童發現規律後,會自然的以舊有認知去解釋新事物的規律,若是舊有認知無法充分解釋新規律,學童就會調適原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規律。學童能夠自己說明新規律的現象,或是解釋新規律時,就是真正的理解,才能有穩固的數學概念。也就是說以學童舊有認知為基礎的學習方式,使學童自己觀察情境、自己發現困難、自己解決問題,自然能知道如何應用數學知識,產生真正的理解。當學童對解題的過程愈趨理解與掌握時,就能逐步抽象化數學概念,建構穩固的數學概念。Sharp 和Adams(2002)分析五年級學童對分數除法概念的建構過程,發現學童所用的策略是運用他們已學會的分數加法、減法和整數除法概念(舊有認知),但沒有學童能發展出「除數顛倒-相乘」的除法成人算則。由Sharp 和Adams的研究得知,運用舊有認知的後設認知教學是學童本能的學習。學習是以學童為主體的。教師想要成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