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
陈守义老中医应用乌附麻辛桂姜汤的经验 傅文录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000) 职称: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手机一、陈守义老中医介绍 陈守义(1944-)男,副主任医师,河南滑县人,任职于河南省滑县中心医院,火神派当代私淑者。陈氏从1959年15岁时起,就跟随当地名老中医、外祖父薛宝三先生习医,薛宝三老中医从启蒙之四小经典《濒湖脉诀》、《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入手,从背诵开始,渐渐由背诵到慢慢地理解,当他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以后,外祖父才给开始讲解四大经典之《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此后就历代百家进行广泛阅读,医道日进。曾入滑县卫校、安阳卫校进修班学习,1975年任滑县卫校中医教师,期间曾经在《新中医》杂志上, 看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戴云波教授大剂乌附治疗痹证的经验,从此在临床上就一至研究火神派应用乌附的体验,1980年进修于河南省卫干校中医师资班,1983年任职于滑县中心医院,后任中医科及门诊部主任,1984年在河南中医学院进修,听讲于李统华教授火神派应用附子的经验,由此而影响他的一生,几十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大剂量应用附子、川乌的经验,治疗痹证疗效卓著。特别是近些年笔者投师门下,与其交流学习火神派体会,受益匪浅。 作者在学习火神派之后,临床上应用附子之后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心中颇感困惑与不解,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作者返家探父有幸投师于陈守义老中医门下,亲听教诲,促膝长谈,指点迷津,拨云见雾,毛塞顿开,从此作者又过了一道门槛儿,与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对笔者的指导与帮助极大,我将受益终身。而在投师门下之时,也真的是有师徒有缘分,记得是2007年10月份,事情是这样的:……… 陈守义老中医工作在基层,其在豫北滑县道口一带的影响却是有口皆碑,现虽已退休,但仍工作在门诊,求治者、求学者络绎不绝。其治疗痹证颇具有特色,其学生遍及滑县基层各个医院或个体乡医,远及濮阳、浚县等地,一些个体乡医由于治疗痹证疗效突出,人气十分旺盛。特别是近些年来,陈氏向各地学生竭立推荐郑钦安医学三书,受到学生们的重视与阅读,无形中对于火神派在豫北传播与发扬,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临床经验 戴云波教授多年研究应用的乌附麻辛桂姜汤经验方药,最早发表于《新中医》杂志上,后来由成都陈潮祖教授收录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被广为传播与研用。特别是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收编,受到当代的人们的重视与研究。该方组成为:制川乌10~60g,制附子10~60g,麻黄10g,细辛10g,桂枝30g,干姜10~30g,甘草10~30g,蜂蜜30~120g。煎药方法是:川乌与附子,加蜂蜜先煎1~4小时后,尝试药液不麻口时,再下余下诸药。 关于痹证的治疗,陈守义老中医认为:前贤医家将痹证分为风、寒、湿三种类型,陈老师认为实无必要,因风寒湿邪三气致病大都参杂而至,临床上很难截然划分清楚,只能言何气偏盛而辨。其证候多表现全身关节疼痛,关节活动爱限,气候转变时则尤为痛甚,此为风寒湿痹证的共同特点与症状。如风邪偏盛者,若有表邪外束,则表现出风邪表象,舌苔白或腻,脉象多浮,此为风寒湿邪侵袭初期表现。若寒邪偏盛者,其特点兼有肢体关节疼痛较剧,如刀割或锥刺,痛有定处,喜热恶寒,若湿邪偏盛者,疼痛亦有定处,其特点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重沉,苔白腻,脉多濡缓。局部肌肤不仁、不肿不热,舌苔白,脉多弦紧。若湿邪偏盛者,疼痛亦有定处,其特点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重沉,苔白腻,脉多濡缓。 陈守义老中医应用乌附麻辛桂姜汤之时,常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用。如应用川乌、草乌、附子,均用现代精心炮制过的中药饮片,且药物来源比较稳定。剂量川乌、草乌、附子三药一般从30g起始用,最大剂量用120g之多。三药痹痛轻者,一般多选用一种,如川乌;比较重者,一般川或草乌合用附子,二者或三者均用同等剂量,如川乌、附子各用60g;疼痛剧烈者,且三药同用,并均用大剂量120g。在应用方法,陈老师对病人煎药总是详细的嘱咐,一般这几种基本药需要煎2~4个小时以上,且在配方之中,常用加入防风、黑大豆、远志等一同煎药,以减轻乌附之毒性,而达到增效减毒之目,经四十多年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没有发现中毒者,虽有个别服药过量,但均化险为夷。 如其常用的基本药物有:炙川或草乌30~120g,制附子30~120g,干姜30~60g,甘草30g,远志10g,黑豆30~60g。此六味药是治疗痹基础方,这六味一般是先久煎好,然后再下其它药物,每天1剂,病情缓解后,减量服用维持一阶段,以防止反复。 陈老师对于乌附起效之时,“阳药运行,阴邪化运”(清·郑钦安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