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骨学(CO)-最符合骨生物学生物力学骨折治疗方法.docVIP

中国接骨学(CO)-最符合骨生物学生物力学骨折治疗方法.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接骨学(CO)-最符合骨生物学生物力学骨折治疗方法

中国接骨学(CO)-最符合骨生物学生物力学骨折治疗方法  【关键词】 接骨 骨折   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最符合骨生物学、生物力学的骨折治疗新方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我国在世界医学上处于领先地位自主创新的伟大成就[1]。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创建这一伟大成就的已故著名骨 科先贤方先之主任、尚天裕主任。尚天裕主任倾注了毕生精力,不断艰苦自主创新,团结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全体同仁,并培养出一大批博士、硕士,全程创建中国接骨学。我们向曾经和目前正坚持为中国接骨学继续奋斗创新的人员致敬。   1959年初,正值全国西医学习中医高潮中,原天津人民医院骨科(后迁院为天津医院骨科)领导委派尚天裕主治医师,黄庆森住院医师,并特聘天津市著名中医正骨专家苏绍三组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小组,采用苏式正骨手法、竹简,纸压垫加内外用中药治疗肱骨干骨折及Colle’s骨折,发现它具有骨折复位好,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2]。从此,尚天裕团结依靠该院骨科同仁,遍访全国中医正骨名医(名中医李墨林等),学习正骨手法,在全身各部位骨折中不断实践,归纳总结;并根据各部位的体形及解剖学特点,逐个自主创新出适合于各部位骨折的一整套木制小夹板及纸压垫外固定用具。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在治疗各部位闭合骨折取得了成效后,不断发展到治疗关节内骨折、躯干骨折、陈旧性骨折脱位、开放骨折及感染骨折等领域。上世纪60年代初,经国家科委组织全国专家鉴定。确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疗法是符合骨生物学、骨生物力学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复位好,固定可靠,骨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快,疗程短,方法简便等优点。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外科学会上,方先之作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专题报告,受到高度评价。   美国《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lative Research》还作了专题报道。1966年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并于1971年再版,4次印刷,日德文版相继发行。1991年出版了《尚天裕文集》[3]。《中国接骨学》取中西医治疗骨折之长处,以1959年以来30余年中15余万临床病例为依据,而其指导思想,治疗原则源于传统中医正骨,是在活血化淤,去瘀生新;动静结合,筋骨并重;骨肉相连,筋可束骨;祛腐生肌,煨脓长肉等原则下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在国内有广大同盟军。特别是骨科前辈武汉医学院骨科朱通伯教授及其团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同样取得了巨大成果。中国接骨学是不断临床实践,坚持不断自主创新的典范。   1.自主创新之一。   骨折治疗的新理论及操作法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它们的实施是通过下述各项创新来实现的。   2.自主创新之二。   一套完美的手法复位方法。尚天裕主任等博采中医正骨手法之长,总结出: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等正骨十法。一般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按各部位骨折之具体情况,用十法中的部分手法都能一次性骨折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不加重骨折局部血液循环及软组织损伤,最大程度保持骨折局部血运。其中夹挤分骨手法是由方先之主任根据桡尺骨骨间膜解剖特点,提出夹挤桡尺骨骨间膜,使之保持紧张,即能使骨折旋转畸形自动复位,桡尺骨双骨折能像单一骨折那样整复;同时开发出配套的分骨纸压垫,解决了前臂双骨折闭合复位之难题[4]。   3.自主创新之三。   根据各部位解剖及骨折移位特点,自主创新出9种纸压垫。   4.自主创新之四。   一套适应肢体外形的柳木小夹板。小夹板是实施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原则,保证动态局部外固定的主要用具。小夹板材料必须具有可塑性,韧性,弹性,通透气性,质轻,X线通透性。传统的小夹板是具有这些特性的柳木板制成。具有上述特点的塑料夹板容易批量生产,是一个发展方向,英国产的北京-伦敦夹板是一个例证。小夹板外固定时,小夹板外缚的4根布带产生约束力,通过小夹板传达到纸压垫产生效应力,以对抗、平衡骨折局部肌力牵引移位力,局部肌肉收缩时,肢体局部体积增大,效应力最大;肌肉松弛时,由于小夹板回弹,仍能保持住效应力。这就保证动态有效固定。小夹板固定的框架结构,有利于防止骨折的旋转畸形。小夹板固定下,纵向分布的肌肉间隙性收缩时,会在骨折断端产生间隙性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及骨塑形,这就是筋能束骨,筋骨并重的体现。超关节小夹板配合相应的纸压垫,能限制不利的关节活动,而仍可进行有利的关节活动,保证关节功能恢复。固定时4块夹板间的空隙能保证患肢的血液循环。   在尚天裕主任的推动下,本文作者及尚主任众多博士、硕士研究生与天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