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闻诊--辽宁
(一)、 语声 高低、强弱、清浊及异常声音 1、语声重浊(声重) 多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 肺气不宣,鼻窍不 通所致 多见于外感表证 2、音哑和失音(要辡虚实) 音哑—语声嘶哑 失音—语而无声 —新病、外感风寒、风热、痰浊壅滞,肺气 不宣 (金实不鸣) —久病,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津液不能上 承(金破不鸣) 注意 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神清而声音不能发出即语而无声 外感风寒、风热,或肺肾精气虚衰 失语—神昏或欠清,不能言语 多见于中风失语 3、小儿阵哭、夜啼:虫积、食积、惊恐、 腹痛 慢性鼻病、睡姿不良、热入心包 中风入脏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频频不止 体虚阴盛阳衰 (二)语言 辨别内容:谵语、郑声、独语、错语、 狂言、言搴 察语言表达、应答能力及吐 字清晰度 言为心声,主要反映心神的 病变 谵语和郑声的区别 两者均属重病失神的表现(神昏) 虚实之别 —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语声低弱,断续模糊 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 —多因寒邪或热邪客胃所致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无力 —胃气衰败之危候 偶尔呃逆,短暂且可自愈 —咽食匆促,或寒气入胃,一时气逆,不属病态 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而厌食 嗳气频作响亮,嗳气后脘胁胀减,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 嗳气低沉断续,兼见纳差食少 嗳气频作连续,兼脘腹冷痛,得温症减 复习思考题 1、谵语、郑声、夺气、喘、哮、金实不鸣 金破不鸣含义 2、谵语、郑声各有何临床意义? 3、何谓喘、哮?喘与哮如何区别? 4、短气、少气、喘如何区别? * * * * * 7.嗳气 胃中气体上出咽喉,发出沉长而缓的声响 “打饱嗝” 生理性嗳气—于饱食或喝汽水偶见嗳气 是饮食入胃,排挤胃中气体上出所致 病理性嗳气—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宿食内停 —肝气犯胃 —胃虚气逆 —畏 寒气逆,寒邪客胃 8.肠鸣 腹中胃肠蠕动而产生的声响。 一般肠鸣音低弱而缓和,难以闻及。当腹中气 机不和时,胃肠中水气相激而漉漉作响,方可明显 闻及。 临床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声音,辨病位与病性 饥肠漉漉 肠鸣如雷,泄泻 肠鸣稀少 肠鸣消失,腹胀满痛,拒按 --肠道气滞不通之重证见于肠痹 或肠结核等 --胃肠虚寒 --外感风、寒、湿 —肠道传导功能障碍 嗅 气 味 病室气味 酸臭臭秽 腥味 血腥 腐臭如败卵(尸臭味) 尿臊味 烂苹果味 蒜臭气味 ─实热 ─虚寒 ─失血证 ─脏腑衰败 ─水肿病晚期,肾脏衰败(尿毒症) ─消渴病重证(糖尿病酮证酸中毒) —有机磷中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闻 诊 概说 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 呃逆、嗳气、太息、肠鸣 嗅气味—病体气味及分泌物、排泄物、病室 的气味 听 声 音 原理: 肺、喉咙(发声之机) 舌、唇、鼻、会厌等(调节) “听声审言,可察盛衰存亡” 气动则有声,由肺、肾、心及其 它脏腑器官协调活动而产生 一、正常声音 共同特点:自然,和谐,流畅,自如,言与意 符 影响因素:生理变化及个体差异 性别、年龄、禀赋及情志变化 二、病变的声音 一般规律 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而多言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全国一卷生物.docx
- 普法先进个人优秀事迹普法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docx
- 2015石油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doc VIP
-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pdf VIP
- 微波技术习题答案1.pdf VIP
- 毕业职业生涯规划书PPT模板.pptx
- 22G101三维立体彩色图集完整ppt版本.pptx
- ISO 4649-2017-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 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中文版 ).docx
- T∕CAGHP 031-201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咨询评估预算标准(试行)(可复制版).pdf
- CECS195-2006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OCR).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