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与基本性能;原材料及其性能;砂:河南鲁山河沙,中砂;
碎石:采用石灰岩质碎石,由10~20mm粒级和5~10mm粒级按优化比例组合(优化比例没有详细说明)
高效减水剂:复合型萘磺酸系高效减水剂
;混凝土的配置和拌合性能;G2和G3 水泥用量↓ 坍落度↓
G2和G4 水灰比 ↓ 坍落度↓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① G1~G3,增大水泥用量并没有增大混凝土强度, 由于试验量较少,这种反常现象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② G2和G4G5, G5 水灰比较大,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并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应变有所减小,但对混凝土的抗拉弹性模量影响不明显.
③ G2和G6~G9, 减水剂掺量和砂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没有明显影响。;
试验结果, 高强混凝土的 3d 强度达到了28d的 69%~76% ,可以用于高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预制, 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3 d后放张预应力筋的设计要求.
结论:水泥用量530kg/m3,
水灰比0.28,
减水剂1.0% ~1.5%,
砂率23% ~27%,
可以配置出性能稳定的C70高强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替代的原则是等体积替代。
水泥为:湖南湘乡水泥厂生产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湖南湘潭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碎石:湖南长沙市丁字湾的花岗岩碎石, 压碎指
标为17.8%, 最大粒径为20 mm;
砂:普通洁净河砂, 中砂。;用钢纤维替代普通高强混凝土中的部分细骨料;替代后砂的用量为661- 0. 04 ×2 650= 555 kg . 其中, 砂的密度为2650kg/ m3。
钢纤维的密度为7800kg/ m3。 加入钢纤维的质量为7800×0.04=312kg。
7 d 强度相对提高23. 3%;28 d 强度相对提高10. 4% .;用钢纤维替代普通高强混凝土中的部分骨料;砂石比保持不变, S 0/G 0= 580/1030=0. 5631。
△G 0/ 2 800+ 0. 5631×△G 0/ 2 650 =0. 0337 。
解得 △G 0 = 59 kg ; △S0 = 0. 5631×59 = 33 kg 。
故在2 号钢纤维混凝土中, S 0 = 547 kg,G 0 = 971 kg 。
钢纤维7800×0.0337=263kg。
7 d 强度相对提高21. 4%;28 d 强度相对提高40. 7%。;二次合成法; 钢纤维体积率为3.8%。
预定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90 MPa,
则基准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90/1. 4 =64 MPa 。
在初步试验中, 获得一种抗压强度为 62.6KPa的普通高强混凝土 ,其配合比与强度见表3中Ⅰ。;水泥钢纤维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拌,钢纤维与胶合料质量比约为1:1. 41 时工作性能最好。当采用3. 74%的钢纤维体积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钢纤维用量为78 00 × 0.0374= 292 kg ,对应的胶合料重为292 × 1. 41= 412 kg 。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强度,作了以下调整:
( 1) 水灰比降低为0. 28 ,减水剂增加到1. 5% ;
( 2) 在胶合料中掺入硅灰, 硅灰用量为水泥的20%。这样得到的水泥钢纤维浆配合比见表3 中Ⅴ。;钢纤维混凝土中基准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由于基准混凝土中用了硅灰,表观密度很小,宜用密度法设计配合比,即 mc = m1 - mf 。其中,
mc,mf ——分别为每立方米合成的钢纤维混凝土中基准混凝土与水泥钢纤维浆的质量;
m1 ——每立方米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kg 。
这时每立方米合成的钢纤维混凝土中基准混凝土材料用量的折减系数为k = ( m1 - mf ) / m0,
其中,m0——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的质量,kg。;m1 的取值,体积率为3%与5%的钢纤维混凝土试块, m1 分别为2 600 kg 与2650 kg。用内插法求得当钢纤维体积率为3. 74% 时, m1= 2 610 kg / m3;
从表3可知: m0= 2 436 kg / m3,mf= 820 kg/ m3
带入,得k = 0. 735 。
将表3 ???的各项材料用量乘以 k, 即得到每立方米合成后的钢纤维混凝土中基准混凝土部分各种
材料用量, 见表 3中Ⅵ 。;合成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与普通高强混凝土基准混凝土相比,7 d 龄期强度相对提高39. 2% ;28 d 龄期强度相对提高58% 。
结论:通过以上3 种方法的比较,二次合成法是最好的一种。
①充分利用钢纤维的增强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