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docVIP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

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述要摘要:从病因病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分析与辨证精要、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治则治法、慢性乙肝的西医治疗现状及要点等对中西医药治疗慢性乙肝作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瓣证论治; 中西医药治疗;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7-02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中医学采用瓣证论治,实施个体化疗法,西医则采用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更明显。笔者观察中西药对慢性乙肝治疗,现将近年来的认识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虽无病毒性慢性乙肝的病名,但历代类似乙肝的论述较多,它是以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而定名,常见“黄疸”“阳黄”、“阴黄”、“疫黄”、“胁痛”、“肝脾不和”、“肝郁气滞”、“郁症”、“虚劳”“癥痂”、“痞块”等类似。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2]: 1.1 湿热蕴结:又分为感受湿热和饮食不节两个方面。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或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或饥饱不适,皆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熏蒸肝胆,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使面目小便俱黄。 1.2 肝胆瘀热:由于情志不舒,气机怫郁,或经受大惊大恐,均能伤及肝胆,致能伤及肝疸,致使肝失条达,疸失疏泄,郁而化热,久经煎熬,结成砂石,阻塞疸液,使其不循常道,泛溢肌肤而发黄。 1.3 脾胃虚寒:一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湿从寒化,以致寒湿阻滞中焦,疸汁排泄受阻,渍于肌肤而发黄;二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生气血,由于气血亏虚,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1.4 热毒炽盛:外感湿邪夹热毒或蕴毒,其性酷烈,热毒内入营血,损及肝肾,陷入心包,蒙蔽神明,则发为急黄重症(重型肝炎)。 1.5 积聚:积聚日久不清,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可产生黄疸。 2 慢性乙肝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精要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排除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中医分型标准参照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2]中相关标准。将慢性乙肝分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3]。 2.1 湿热中阻证: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用清热利湿退黄汤加减[4]:茵陈、满天星、丹参、郁金、板兰根、佩兰、车前子、黄柏、山枝子、白蔻仁、藿香、茯苓,方中茵陈、佩兰、藿香、白蔻仁、茯苓、车前子祛湿,满天星、黄柏、山枝子、板兰根清热,丹参、郁金活血。黄疸甚者,加金钱草,菌陈用量加大;发热者加金银花,黄芩,葛根;呕吐恶心重者,加竹茹、半夏;小便黄短而浊者,加白茅根、木通。气虚者加黄芪。 2.2 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泻或完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消化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治宜扶土抑木,用 扶土抑木复肝汤加减[4]: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炒淮山、砂仁、香附、白芍、丹参、郁金,方中选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炒淮山、砂仁健脾扶正;香附、白芍、郁金疏肝理脾;丹参活血化化瘀。加减:便溏者,加炒扁豆、莲子肉;胁肋痛者加川楝子、片姜黄;肢体浮肿者加茯苓皮,生黄芪;畏寒肢冷加桂枝;疲乏气短甚者加生黄芪、宣木瓜;胁下癥块甚者,加益母草、枳实、泽兰叶。 2.3 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黧黑,毛发不泽,牙龈出血,鼻衄,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补肝肾复肝汤[4]:生地、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板兰根、丹参、郁金、连翘、楮实子、玉竹、丹皮、胡黄连。方内选生地、山茱萸、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楮实子、玉竹滋补肝肾;连翘清热;丹参、郁金理气活血。加减:口干口苦甚者加枝子、黄芩、麦冬;头晕耳鸣者加菊花、蝉衣;失眠多梦,加合欢花、夜交藤,腰膝酸软,加续断,狗脊。 2.4 瘀血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