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种球蛋白过敏再发川崎病患儿1例
丙种球蛋白过敏再发川崎病患儿1例[摘要] 川崎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在川崎病急性期,目前推荐治疗方案是单剂、2 g/kg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口服。而丙种球蛋白过敏患儿存在一个用药问题。本文描述1例丙种球蛋白过敏的再发川崎病患儿的成功治疗过程,对于面对类似患者的临床医生,预防性应用激素加缓慢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作为一种解决临床用药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 川崎病;儿童;丙种球蛋白;过敏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30-02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侵犯中、小动脉。15%~25%未治疗的川崎病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瘤或扩张,继之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或缺血性心脏病。在川崎病急性期,目前推荐治疗方案是静脉丙种球蛋白滴注加阿司匹林口服[1]。丙种球蛋白过敏的再发川崎病患者罕见,此类患者存在用药难题。本文描述1例丙种球蛋白过敏的再发川崎病患儿的治疗过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13个月,因高热、红色斑丘疹2 d于2010年7月入当地医院。既往患儿存在头孢菌素、阿奇霉素、氨曲南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9℃,体重12 kg。急性面容,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卡介苗接种处红斑,咽部充血,口唇充血干裂,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4.9×109/L,中性粒细胞为69.7%;血沉50 mm/h;血、尿培养阴性;EB病毒、链球菌、轮状病毒感染检查均阴性;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正常。入院后逐步出现草莓舌、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手指、脚趾水肿、肛周皮肤发红、脱皮。入院诊断为川崎病。入院第2天,予患儿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 g/kg)、口服阿司匹林50 mg/(kg·d)。但是,在开始输注丙种球蛋白不久后患儿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哭吵,心率、呼吸增快。考虑为丙种球蛋白过敏反应,立即停用丙种球蛋白并静注3 mg地塞米松、口服氯雷他定5 mg。30 min后皮疹消退,患儿恢复平静。其后,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2 mg/(kg·d)]3 d并口服阿司匹林50 mg/(kg·d)。应用激素第2天热退,随后草莓舌、皮疹、结膜充血、指趾水肿消退。患儿出院后继续口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潘生丁。出院后第3、6个月的心脏超声示左冠状动脉远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别存在0.7 cm、0.67 cm的扩张。患儿持续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
出院11个月后,患儿因高热3 d、皮疹2 d入我院。体检: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双侧颈部可及黄豆至花生米大淋巴结,双侧眼球结膜充血,草莓舌,指端充血、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25.8×109/L,中性粒细胞76.2%;血沉63 mm/h;血、咽拭子、尿培养阴性;肝功能、肾功能、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心脏超声示左冠状动脉远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别存在0.71 cm、0.89 cm的动脉瘤。患儿诊断为川崎病再发。在入院第3天,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并口服阿司匹林[50 mg/(kg·d)]、潘生丁。在静注地塞米松3.5 mg后,2 g/kg丙种球蛋白缓慢静脉滴注20 h。治疗第2天热退,草莓舌、眼结膜充血、手指水肿均减轻。入院第7天,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心脏超声显示左冠状动脉远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别存在0.74 cm、0.97 cm的动脉瘤,患儿出院并口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潘生丁。出院3个月后,患儿持续无不适症状,心脏超声示左冠状动脉远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别存在0.63 cm、0.98 cm的动脉瘤。
2 讨论
患儿存在头孢菌素、阿奇霉素、氨曲南、丙种球蛋白过敏是本病例最显著特点。研究显示,川崎病患者家族过敏史、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高于正常人[2,3]。Furukawa研究显示,川崎病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且川崎病患者CD23(IgE低亲和力受体)阳性B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23阳性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正常人[4]。Kabesch发现,IL-4基因参与上调IgE的合成[5]。Burns则发现,IL-4C(-589)T与川崎病的发病有高度相关性[6]。以上资料提示川崎病患者易发生过敏性疾病,探讨二者间关系可能加深对川崎病病因的认识。但目前研究还未发现川崎病与过敏性疾病间确切联系,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进一步阐明二者间关系。
尽管川崎病病因未明,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已成共识,并为推荐治疗药物;作为川崎病的一种辅助治疗药物,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一起应用;大剂量激素不推荐应用于川崎病的初始治疗[1,7]。本病例中,患儿为川崎病再发、伴有巨大冠状动脉瘤,并有丙种球蛋白过敏史。由于以上特点,临床用药的选择是一个难题。考虑到丙种球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