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三音节词语语体色彩探究.docVIP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三音节词语语体色彩探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三音节词语语体色彩探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三音节词语语体色彩探究摘 要: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单音节词为主体,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三音节词语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成为关注热点。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三音节词语为研究对象,拟对其语体色彩做出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三音节词 书面语色彩 口语色彩 三音节词语的数量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也从未减少。从20世纪60年代初,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谈论到三音节段落问题开始,国内学者便从多个角度对三音节词语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三音节词与三音节短语的区分,三音节词的声音形式,三音节词的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这几个方面上,而对其语体色彩少有分析。本文即从这一点入手。 词语的色彩问题是词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语体色彩更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杨振兰(2009)认为新时期新词语的语体色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陈俊杰(2008)提出语体色彩与语音密切相关。我们在仔细统计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三音节词语后,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语体色彩。 一、书面语色彩 词典的凡例中清楚地说明了“标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带有这样标记的词语共9例,分别是: 【逋逃薮】 逃亡的人躲藏的地方。其中的“逋逃”语素也被标注了,是“逃亡、逃亡的罪人”的意思。“薮”字也被标注了,其中一个义项为“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宁馨儿】 原意是“这么样的孩子”,后来用作赞美孩子的话。“宁”字下有标注了的义项,“馨”也标注了,意为“散布得远的香气”。“儿”字没有标注的义项。 【换言之】换句话说。它是一个短语,“换”和“言”并没有标注,而“之”字兼代词和助词,这两个词性的义项都标注了,具有书面性。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重犯。其中“贰② 变节、背叛”。 【斧凿痕】用斧子和凿子加工留下的痕迹,多比喻诗文、词句造作而不自然。其中“凿2卯眼;凿3明确、真实”。 【刎颈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之交。这个词中并没有标注的语素,但该词由“刎颈之交”而来,“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此词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无聊赖】没有凭借或依赖,指十分无聊或潦倒失意。其中“聊2依赖、凭借”。 【烟霞癖】①指游山玩水的癖好。②指吸食鸦片的嗜好。其中“烟霞②指山水景物。 【俎上肉】比喻任人欺压或蹂躏的国家。此词中没有标注的语素,但此词取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意为“砧板上的肉,谓任人宰割,无可逃避”。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后因以“俎上肉”比喻任人欺压蹂躏而无力反抗者。 以上这9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带有书面语色彩的类型:一类是构词语素带有书面、文言色彩的;一类是由成语转化而来的。它们的语素和成语本身所带有的书面语色彩给这9例三音节词镀上了同样的色彩。 二、口语色彩 李如龙认为,汉语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汉字本身的特点,书面用语的简省和南北方言的分歧……口头语和书面语不仅是语体、语用的差异,而且是汉语词汇的两种造词系统的差异……口语词汇生动活泼、多样善变,音节分布广,字义合成,或引申、比喻构成。尤其是三音节以上运用修辞手段造出的惯用语,如侃大山、开后门等,近数十年大有骤增之势(李如龙,2007)。汉语词汇的口语性研究力度不大,有关三音节词语的口语色彩的研究更是少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的词语后标注了“”,虽然“凡例”中对此标注没有解释,但我们认为此标注揭示了其具有口语色彩的特性。并且,我们发现词典所使用的一些其他的标注也体现了被标注词的口语色彩。下面进行分类介绍。 (一)标注 在词条后面明显标注了“”的,明确说明其有口语色彩。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 1.标在第一义项之前,适用于整个条目的各个义项。 【大舌头】①??舌头不灵活,说话不清楚;②名 指舌头不灵活、说话不清楚的人。 【活受罪】活着而遭受苦难,表示抱怨或怜悯(大多是夸张说法)。 【花插着】交叉、交错。 【打哈哈】开玩笑。(短语) 2.标在有关义项数码之后,只适用于个别义项。 【二百五】①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②半瓶醋。 【三角铁】①角铁的俗称。②打击乐器,用于管弦乐队,是一根弯成三角形的细金属条,用金属槌敲打发音。 【软骨病】①指发生在软骨部位的病,如软骨炎、软骨瘤等。②佝偻病。 这些明确标注了“”的,显示其口语色彩的词种类分布广泛,既有短语也有词,词中亦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类。 (二)标注 词典在“凡例”中说明道:“标注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