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中的微尘,一个人的流放.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流中的微尘,一个人的流放.doc

洪流中的微尘,一个人的流放   一个经历过二战的导演不拍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似乎是职业生涯的缺憾。1933年,罗曼?波兰斯基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波兰籍犹太人家庭,特殊的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使他对二战有着自己的解读。电影《钢琴师》是罗曼?波兰斯基于2003年拍摄完成的,这部根据波兰钢琴家斯皮尔曼自传体小说改编的作品与其他同题材电影相比,少了对纳粹、对战争的控诉,多了一份温情与质朴,由人类对生存的渴望这个基本出发点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解读,远比为了强调精神力量而高呼口号来的更可靠和耐人寻味。   影片中的配乐选取了多首肖邦的作品,或许是因为同是波兰人的缘故,身处不同时期的罗曼?波兰斯基和肖邦都经历过战乱的纷纷扰扰,因此,肖邦的作品放在影片中显得那样恰到好处。   肖邦的《夜曲》极富旋律性和歌唱性,它把宣叙性和装饰性融合在一起,并将其作为贯穿全曲的基础。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声背景上,肖邦把最初的旋律加以发展,织体变换频繁,节奏错落有序,音区音色对比并置,和声色彩多变。另外,这首曲子多次转调,推动着乐曲的发展与进行,音乐形象更加丰富,中间的半音阶让整首曲子感情充沛,使得《夜曲》不仅仅是概念意义上的柔美、延绵,一贯而下的半音阶与强有力的三和弦、七和弦配在一起,将乐曲一次次推向高潮。速度的改变、临时升降音的使用以及多种连音的使用,使悲伤的自叙中带着激动人心的、革命性的、昂扬的情绪,是肖邦对流离的命运与动荡的年代的思考,然而百转千回,旋律最终归于平静舒缓,像是安抚每颗受伤的心灵,慰藉忧郁的灵魂。影片在旧电影式的纪录片中开始,之后切入到正在录音棚录音的钢琴家身上,只是这首柔美委婉的《夜曲》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后便是轰炸的飞机、四处逃窜的人群和惊慌的尖叫。时隔六年,当男主人公斯皮尔曼又一次回到波兰电台,弹奏起这首当年被炸弹提早结束的乐曲,就像斯皮尔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的那样:“六年的时间对于这首《升c小调夜曲》来说,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止,它好像只是被稍稍打扰了一下。”当他和录音师相视微笑的时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录音师喊他停止弹奏时逃命的场景,一前一后,变的是战争与和平,不变的是同样一首《升c小调夜曲》。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肖邦也曾饱受战争的摧残,在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质下,乐曲中依然难以掩饰地透露出淡淡的哀伤与惆怅、悲凉与孤独。   从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系来说,有四种主要的声画关系。第一是描绘自然环境,交代环境。如斯皮尔曼在逃避德军的追捕时,弦乐奏出不和谐的和弦,节奏急促,德国军官的枪击声配合着画面、音乐的进行.突显整体气氛的紧张。第二是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在那个救了钢琴师的德国军官出现之前,导演巧妙地使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这中间的“声”:既包含了德国军官与别人交谈的人声,也包含了背景音乐即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舒缓的音乐暗示了德国军官内心其实也有一处柔软的地方被音乐打动,这就为后来他救斯皮尔曼做了铺垫,同时也刻画出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尚存人性的军官形象。第三是渲染场面气氛,烘托情绪。斯皮尔曼在荒城中逃生的时候,一支单簧管孤零零的声音表达出钢琴师孤独无助的心理,也突出了他在一片废墟中求生的狼狈形象。第四则是激发联想,引发观众对时空转变的想象。在逃难的过程中,斯皮尔曼被朋友带到了另一住处,那里面正好有一架钢琴,由于怕德军发现,斯皮尔曼只能把手放在钢琴上做出弹琴的动作,而此时音乐响起,与钢琴师的指法相吻合,这就让观众产生了时空转变的感觉,暂时从战乱的纷扰中走出来,联想到曾经那个高雅的钢琴师,联想到曾经的和平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斯皮尔曼的朋友让他暂时住在他家避乱时,一天当斯皮尔曼睡醒,他听到大提琴的声音,于是从沙发上坐起来走到门前,原来是邻居家的一个小女孩在拉大提琴。这是整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画内音乐,就像是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穿红衣服的小女孩,那个在拉大提琴的姑娘给灰色的废墟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与主观音乐不同,客观音乐不管是从与画面的配合角度来说,或者是从听觉角度来说都更加真实,因为它切切实实地出现在画面内,令观众感同身受。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钢琴师偶遇德国军官的那一刻:饥寒交迫的钢琴师暂时幸免于难,躲在一个破旧的房子内,更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盒罐头,当他寻找工具试图打开罐头时,却不小心把罐头摔到了地上,随着滚落的罐头,镜头慢慢升起,德国军官发现了他。德国军官得知他是一名钢琴师后把他带到一间放有破旧钢琴的屋子里让他弹琴。惊魂未定的钢琴师一直在迟疑犹豫着,他弹奏的是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导演匠心独运的选择了这首曲子作为整部影片的一个升华,颇具象征意义。“第一叙事曲:在结构上采用了奏鸣曲式.分序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表达了被侵国家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序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