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生活之理为理-关于价值重建思索
以生活之理为理:关于价值重建思索对于当下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历史性的价值低迷期和焦虑期,恰恰也是生发新的历史转机的酝酿期。中国之真正崛起,终究取决于中国人民能否崛起,中华文明能否再崛起。所谓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既在具体社会实践层面有其历史延续性,也需在文化思想与精神价值层面有所照亮,以期开显出“中国之道”,真正体现吾土吾民的历练与担当。那么,面对当前世界性危机中的后发优势与契机,中国人将以何种努力,既务实(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综合治理),也务虚(以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意识形态建设),同舟共济,开创出更加平正、刚健、寥廓的中国气象?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主体,归根到底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而生活世界作为普通民众社会实践的意义本源,关注民众生活世界,也就意味着关注中国最具根本性的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和价值问题。那么,立足人文思考,关键或许还得从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尊严、价值入手,通过更为低调持续的思想实践和社会实践,逐渐撑开并突破全球化背景下资本逻辑的强势笼罩,重建生活世界,重启生活政治。
近年来,影视剧也着意潜入民众历史的常与变,无论是追忆战争岁月的《沂蒙》、《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是刻画底层命运的《钢的琴》。种种努力,就是想从溶于吾土吾民生活世界的情义和智慧出发,深刻体认“蚌病成珠”的生活伦理及其日常实践,用心理解社会共同生活的涵养生息之功,平心辩证民众日常实践的坚忍维系之力,以及其间蕴蓄的不同于激进政治的“细腻革命”。希望藉此潜在于生活世界的实践性能量,重新确认普通人安身立命和主体自觉的意义,重塑社会生活方式与感觉结构,重启更富于日常根基与社会脉络的生活政治、情感政治和文化政治,以达致人心所向的政治复苏、文化创造与价值重建。
生活世界 蚌病成珠
生活世界,何以生,何以活,何以让人活出人样来?尤其是,日常的繁琐与艰辛,持久如宿命般的身心苦痛,如何在共同生活实践中,涵容化育出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和尊严?
想想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女性,奶奶、外婆和妈妈,她们大多不是户口本上的户主,实际上却是家里当之无愧的灵魂。日月流年,朝夕劳作,她们与各自分定的角色身份和生活方式,与周遭环境和人群免不了日久生情,不知不觉就会对情感伦理啊道德规范啊产生某种依赖性、认同度和归属感,由此而获得内心深处最踏实可靠的精神寄托。长期置身于这种历史性、社会性、且已内在化的伦理秩序中,女性通常会以其身心最直接的感受力、平衡力和忍耐力,在事无巨细的日常操持中体现各自的情义承担、伦理承担和道德承担。于是,在岁月的艰辛和亏欠中,在忍耐和坚持中,慢慢历练出中国女性更细腻、柔韧,也更结实的情感道德与伦理特质,居于幽暗,而能暗暗有光。
从有形之劳到无形之力,从无形之力到内在之光,如同“蚌病成珠”,这里就有个体生命与生活世界长久依存化合而来的“共命感”。特别是普通劳动妇女、职业妇女,终年忙碌于家庭内外各种社会生产结构中,身心负担更重,痛感也更深切。然而,被众多社会角色所建构的沉重压抑的性别身份,恰恰成为既令她备感痛苦、又能从中得到慰藉的意义和价值来源。这里就有一种只能靠生活本身来铸就的人与人、人与生活世界“相依为命”的力量,这种力量重重叠叠指向了日常实践中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共存性的伦理结构,这一切往往又体现于人际交流与情感回馈,随时随地感受到彼此的需要、理解和尊重。俗话说“原汤化原食”,正是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相依为命中,艰辛赢得尊严,痛感化作慰藉;而在真实个体的被动与主动之间,“压迫性”与“共命感”恰是日常境遇的一体之两面,或隐或显,默默给力。仔细体会此种生命历练与担当,或许更能让人领悟蚌病成珠、珠病相随的那份深意,那股心气和心力?
但这里还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的问题,比如何谓“生活世界”?而在记忆、实践和理论之间,怎么才能用更清晰贴切的语言,说出日常实践的意义本源?如果某些生活方式、文化样态及精神传统的存在,不是以现成可书写、可明示的形式来传递,那我们怎么去理解和确认?
记得我的老师,曾经提起母亲当年从外婆那儿听来的一段话:姑娘要出嫁了,做妈的叮嘱她,到了婆家千万别做好人。新娘不解,难不成叫我做坏人?妈妈笑道,好人都不能做,还能做坏人吗?——这则母训,不要做“好人”也不能做“坏人”,一语道破了名教层面的所谓“做人难”。当然,勘破表层之后还会有难处,难就难在如何能够设身处地,如何在繁复微妙的生活情境中行止进退,眼明心亮,该干嘛干嘛。人与人之间,天生的高矮强弱,尊卑智愚,各自早已有分张;可最终的分别就在于心气和心力的淬炼,这里的高低轻重,通常还未必看得见。
而人世间的是非善恶与功过,义利之辩,情理之争,往往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可言,得理且饶人,欺人别太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来我往之中就有了某种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