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钦安学术承传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术影响.docVIP

从郑钦安学术承传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术影响.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郑钦安学术承传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术影响

从郑钦安学术承传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术影响关键词 郑钦安 刘沅儒学道学 中医学术发掘 中医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努力创造并赖以保障健康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们作为母体与子体,相互刺激,不断完善,所以历代名医们一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故其医学观点能另出手眼,轶超前人。徐昂在《图注八十一难经》序中说:“通乎儒不通乎医者,容有已,未有通乎医而不通乎儒者也。徒通乎医者,庸人也,兼通乎儒者,明医也。”故历代医家多以明医的标准要求自己,王纶甚至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明医杂著》。 中医药学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依赖现代理化试验及人体解剖,所以对接受了十几年数理化教育的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难以接受中医的思维模式并不奇怪,但不接受中医的传统思维模式,守成犹难,更何以创新发展。在大谈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今天,我们重温一下古人如何推陈出新的治学经验,对我们不无启迪。 近年来,刘力红《思考中医》、卢崇汉《扶阳讲记》的相继问世,人们对“火神派”的学说有了较多的关注。而对该派思想的形成加以探讨,可以对中医学术思想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的有所了解。火神派的鼻祖是郑钦安,其思想由来与继承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而能有所创新,是有联系的。 1 郑钦安的学术成就及其以阳为主导的思想 郑钦安,名寿全,四川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87岁。早年学医于刘沅先生,对《周易》、《内经》及《伤寒论》诸书,均熟读而深思之,奠定医学理论基础。继复博览医书七十余种,加以融会而贯通之。行年二十有四,即悬壶于成都,因其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医德亦冠绝侪辈,踵门而求者常络绎不绝,声望日隆。清同治八年(1869)刊行《医理真传》,同治十三年(1874)刊行《医法圆通》,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伤寒恒论》,三书均各有特点,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切合临床应用,一时为广大医家视为济世活人之鸿宝。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序中描述自己的学术历程: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览医书七十余种,每多各逞己见,亦未尝不讲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参差间出,使人人于其中而茫然。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 《医理真传》除综述祖国医学基本理论外,治病先分辨阴阳,列举阳虚证、阴虚证之特征,并各举数十例加以阐发印证。其中心论点则谓人身以元阴、元阳为立命之本,而以阳为主导,故善于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味,量重而准,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急症,而被人尊称为“郑火神”。 《医法圆通》仍本治病注重阴阳及处方活法圆通之主旨,“采取杂症数十数,辨明内外,判以阴阳,经方时方,皆纳于内,俾学者易于进步,有户可人”。书首“用药弊端说”举出当时医界积习及沿误。而示人以用药准绳。书末更指出善于圆通运用成方,一方即可治多种疾病。 至于《伤寒恒论》一书,特点亦不在抄袭前人陈说,而是紧密扣合临床实际,即情言理。其“自序”亦谓:“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展,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以补名贤之不逮,亦大快事也”。 郑钦安及后学多局限于川滇一隅,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应秋教授著《研究伤寒论的流派》加以阐明后,始确认郑钦安与恽铁樵、曹颖甫等同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肯定其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内科学》,其中消渴一节,引用郑氏之言曰:“消渴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成为消渴症从肝论治创见。郑氏更论及有先天真火浮游于上、中、下而成的三消证,宜从阳虚论治,应导龙归海,治以潜阳、封髓、四逆、白通诸方,始有显效,更为他人所不敢言的以阳为主导观点之发挥。 2 郑钦安受刘沅槐轩道的影响 郑钦安早年学医于刘沅,郑钦安论述“人身以元阴、元阳为立命之本,而以阳为主导”的渊源,与刘沅有关。 刘沅,四川双流人,字止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