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马鞍墙博古图像生成探析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12.06.021福州马鞍墙博古图像生成探析*汪晓东(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从博古图的生成,博古图像与福州马鞍墙同生共长,南渡遗风、西学东渐、祈求溯源与身份象征,以及福州马鞍墙博古图像生成的表现媒介,来探讨博古图像在马鞍墙装饰上产生与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关键词:马鞍墙;博古图像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12)06-0071-05马鞍墙是封火墙(也称风火墙)的一种类型,在建造过程中,墙体顶端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形似马续了千余年。可以说,《宣和博古图》记录了中国青铜器发展鼎盛时期的器皿。所以,它既可称得上是一本了解古代青铜器形制的图谱,又可在青铜器具体鉴定操作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参考书。至于这本书的作者,目前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是王楚所撰,但更多人的人认为是王黼所作。笔者根据资料所示,认为两个名字实为一人。史料记载:“王黼为人,多智善佞,阳奉阴违,卖国求荣,于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被诛。”[3](P3-4)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元代至大年间重刻《博古图》,凡臣王黼撰等语,都被删去。”而“黼”字则为“楚”字替代。[4](P237)所以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一字之差,是当时的人们为了保留此书不因人而废故意做了修改。另外,命名为《宣和博古图》并非是宣和年间,“宣和”是宋徽宗赵佶在宫中的宣和殿来收藏古器、书画等,所以故命名为《宣和博古图》。这本书成书的年代可依据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之子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所叙:“李公麟,字伯时,最善于绘画,禀性喜好古物,曾选取平生所得以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古器,命名为《考古图》。北宋大观年间,仿照李公麟《考古图》,编录了《宣和殿博古图》。”毋庸置疑,今天,我们谈及的博古图就是源自于宋代的《宣和博古图》。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宣和博古图》无疑相当于现代文物鉴赏的纸质资料,通过这本著作可以让我们领略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以及考察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博古图往往比较规范,每个形象都可以自称一体,缺乏任何背景和环境表现。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称之为“图录式”的设计,这在古今中外的动植物图1福州马鞍墙鞍,故称之为马鞍墙(图1)。[1](P108-109)博古,在《说文解字》中,“博”:大通也,“古”:故也。[2](P88-89)不言而喻,两字结合起来意即通晓古代事物。“博古”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家语·观周》中,“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在《礼记集说》中提到:“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博古,与诸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云乐事者,以作《乐记》事也。”汉代张衡的《西京赋》里也有:“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一、博古图的形成《宣和博古图》,也称之为《宣和博古图录》,简称《博古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集古器物之大成的专著。从宋到明,“博古图”的含义都很固定,就是《宣和博古图》的简称。《宣和博古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从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共二十类,839件(内附杂器及镜鉴153件),其中以商、周与汉三个朝代的青铜器为主,唐代的器皿占少数。书中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器皿的命名、形状、大小、纹样、铭文等特征。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商代,在此后一直持*[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2194S)。71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自独立因此设计者可及民间的藏宝热也使得人们追求品味崇尚雅趣。以随心所欲地根据需要删减或添加某些单元,增大或缩小作品的规模。特别是博古图运用于民间美术中,民间艺人或者工匠会根据需要,自由的布置画面中各个单元,无需考虑比例、透视等因素,甚至在一些画面中,各个单元之间完全等同,且单元之间毫无联系。所以,在福州马鞍墙上的博古图像,无论从构图、色彩还是材料的使用上,大胆而质朴,体现出民间美术应有的特色。二、福州马鞍墙博古图像频繁出现的原因博古图出现之后,在民间美术中,经常见到以博古题材为主的图像与表现方式。博古图兴盛于江浙一带,为何在“蛮夷”之称的闽地会崇尚“博古”呢?在建筑装饰上,为何博古图像在福州马鞍墙上频繁出现?福州人又是怎么样通过博古图像去传达他们的精神内涵?1.同生共长博古图在北宋时期就广为盛行,中国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古器物图录专著———吕大临的《考古图》,皆产生于这一时期。史料记载:《大临图》成于元佑壬申,在《宣和博古图》之前。而体例谨严,有疑则阙,不似《博古图》之附会古人,动成舛谬。《啸堂集古录》乃博古图之类,而列之《六书》,该书成于北宋嘉佑八年。同样,明清时期继承了宋代的遗风,博古图仍然盛行。如明代礼部尚书吕震奉旨撰写的博古类书籍———《宣德鼎彝谱》,由于此书是上贡给朝廷,所以一直到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