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济元-一个世纪艺术人生.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晏济元-一个世纪艺术人生

晏济元:一个世纪艺术人生跟之前看到的文章描述的一样,晏老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气质儒雅,眼睛尤其好,写字画画看书看报都可以不用老花镜,只是耳朵有些背了,旁人跟他说话要扯着嗓门。老人听得清就应一声,大多数时候听不清,就画自己的画,看自己的报。报纸翻得快,看到“剪纸唐诗三百首,万米长卷迎奥运”的标题停了一下。家人介绍说,晏老一生爱国,心系天下大事,国家命运,早年虽然无比钟爱艺术,却毅然选择了科学救国之路,学习机械工程,“ 918”事变以后,他和张大千一起搞募捐展览。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残疾人基金会、湖南水灾、非典、海啸等,都有晏老的捐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铁血丹心,应该也是晏老到现在依然精神矍铄的秘诀之一吧。 采访那天,恰巧碰到崇州的童春云和朱明来探望晏老,两位是晏老的学生。童春云说,晏老喜欢热闹,最喜欢人来看他,作为学生,他们最懂老师的心思。这一次,他们又带来了一张丈二徽纸。朱明说,晏老现在画画很少,要特别有兴致了才会动笔,他们就经常找些稀奇古怪的纸来逗出老师的兴趣。晏老是学工科出身的,对工艺要求很高,对造纸工艺也一清二楚,世人知道的“大千纸”,实际上是当年晏济元和张大千一道办抗日募捐联展,两人同在青城山画画,为解决战时纸张匮乏之难,晏济元只身前往夹江石子青纸坊研制出的。对工艺的偏爱,让晏老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爱好――喜欢搜集小刀,目前已搜集了国内外的小刀上千枚。能文能武的晏老让家里的保姆都觉得头疼,开玩笑说“麻烦得很”,吃荷兰黄油,喝巴西咖啡,衣着讲究质地,更要干净,生活一点都不会马虎。快到中午了,保姆进来,晏老问她豌豆火巴没有,但又不能烧烂,加盐味精就行,不要别的香料,汁水不要多,多了就入味了,嘱咐了一长串。童春云说,不要看晏老107岁了,清醒得很,搞不好还会说反话来“修理”人。 以天地铸我,百岁登华山泰山 画案上有一幅青绿山水图即将完成,典雅细润,清丽脱俗,最后配上黄公望一首《郭公恕仙峰春色图诗》,耐人寻味。 不过,晏济元自己不是很满意这幅画,说画得太细了。然后他问童春云和朱明,听说阆中有张飞种的柏树?他俩忙说,哦,梓潼七曲山到剑门的公路两边都是古树,儿子晏秉常在一边听了很紧张,说,远哦,要三个多小时。听父亲说只是想让人拍点照片回来,才松了一口气。 晏秉常紧张是有道理的。近年来,晏济元不顾年事已高,1999年赴云南,观虎跳峡,登玉龙雪山,2002年登华山,2003年登泰山,时年104岁。晏济元这样频繁出游,并不是为了创造什么奇迹,而是与自己的艺术主张密切相关,“看尽云山是吾师,任我纵横写自然”,以天地铸我,是晏济元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写照。他曾说过,作画应吸山水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作品才有生命力。因此,晏济元对现在画坛的泼墨画,抽象水墨画的探索不以为然,或自嘲是“落伍之人”。他曾说过,“我不知道现在的国画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要对自己的民族有深刻认同啊,否则就是去祖败宗!” 师造化而创新,登顶诗书画印 晏济元的书画,现已饮誉中外。国内专家如李络公认为晏济元的画风早年基本上与张大千是一路,即走黄山派石涛、渐江的道路。晚年自辟蹊径,继承传统,并师造化,且能创新,画界对此早有评价。 晏老全面的绘画功力在国内非常少,他的画名大于书名,实际上他非常强调绘画和书法的关系,他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国画的技法是:书法与绘画结合,无论写生或创作,都需要贯穿书法的理论和技巧。 此外,晏济元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每每在画上题诗,总能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其篆刻作品也寓刚于柔,醇和而有韵味。晏济元在诗书画印上造诣之深,当今海内外的藏家对其作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与张大千兄弟的深情厚谊 晏济元在艺术上打下坚实的传统基础,与从小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1901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晏济元出生于四川内江县茂市镇万家场,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父亲晏辉廷为前清诸生,长于书画、治印,又善于经营农耕和糖坊。晏济元自幼就表现出艺术天赋,父亲着力培植,除亲授外,也延请内江名人、清末秀才张曲斋为晏济元教授古典诗词、魏晋书法、绘画技法,而后晏济元潜心研习。在家学饱养、严师重教之下,少年晏济元已经具备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及艺术素养,为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少年时代,晏济元与张大千的友谊值得一提。晏济元与张大千同是内江人氏,父辈是世谊,两家又有姻亲关系。两人自幼一同玩耍,共同演习书画的道路,早期都是从碑、帖和石涛、八大入手。成年后两人先后离开故乡求学,1914年,16岁的张大千去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917年经上海随兄张善子去日本学习染织。1924年,23岁的晏济元也来到成都学习新学,后考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当时张大千和张善子也从日本回国,住在上海西门路西城里,以卖画为业。晏济元与张大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