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述要
医史与各家学说
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述要
戴铭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杨继洲溯源穷流,集针灸诸家之大成,师古而不泥;临证重视经络理论,提出“宁失
其穴,勿失其经”;总结和创新针刺手法,建立了比较规范和实用的针刺手法体系;倡导针灸药物并
重,强调针灸药物综合运用,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Ⅸ针灸大成》;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
杨继洲(约1522~1620年),字济时,浙江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祖
父曾为太医,有著作传世。杨氏先习举子,后因仕途不畅,遂秉承家学,专心业医。行医50多年,
曾在太医院任职,学验俱丰,疗效显著,医名甚高。
杨氏对中医学术源流十分重视,认为《素问》、《难经》为针灸之源,最为重要。他指出:“不溯
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穷其流,则何以知后世变法之弊”,“溯而言之,则惟《素》、《难》
为最要”;主张“由《素》、《难》以溯其源,又由诸家以穷其流” (《针灸大成·卷三·策》)。因此,
其著《针灸大成》,以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首载《素问》、《难经》之文,次汇诸家之
说,参合己见,切合临床,颇多精思妙解,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兹择其要,分述如下。
1 临证重视经络理论
《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
经络关系到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杨氏临床诊治,十分重视经络理论的掌握和
运用,并以此作为衡量医术高低的标准。他在《针灸大成·卷三·策》中说:“其他病以人殊,治以
疾异,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者,罔不昭然,有经络在焉。而得之则为良医,失之则为粗工,凡以辨
诸此也。”
1.1临床辨证,经络为要
‘针灸大成·卷三·策》说:“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体百形,表里相应,脉络相通。其所以生
息不穷,而肖形于天地者,宁无所网维统纪于其间耶。”经络既是“所网维统纪于其间”者,也是阴
阳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杨氏将辨经络作为临床诊病察证的主要方法之一。《针灸大成·卷二·标
幽赋》说:“欲知脏腑之虚实,必先诊其脉之盛衰,既知脉之盛衰,又必辨其经脉之上下。”他在回
答“虚实寒热之治”对又说:“先诊人迎气口,以知阴阳有余不足,以审上下经络,循其部分之謇热,
切其九候之变易,按其经络之所动,视其血脉之色状”.(《针灸大成·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
可见,在临床辨证中,辨经络与诊脉都必不可少i
1.2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不仅临床辨证之要在经络,而且临床治疗之要也在经络。杨氏指出:“总而会之,则人身之气有
阴阳,而阴阳之运有经络,循其经而按之,则气有连属,而穴无不正,疾无不除”(《针灸大成·卷
三·策》),而且疾病“变症虽多,但依经用法,件件皆除也”(《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
在针灸治疗上,杨氏特别重视经络的主导作用,强调依经取穴。《针灸大成·卷三·策》说:“灸穴
须按经取穴,其气易连而其病易除”,“执事发策,而以求穴在乎按经”,“人而知乎此焉,则执简可
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而按经治疾之余,尚何疾之有不愈而不足以仁寿斯民也哉!”临证治疗要取
得又快又好的效果,首先要分析确定病变所在的经络,再以此为基础选取治疗穴位。反之则本末倒
置,难取其效。因此,杨氏在‘针灸人成·卷二·标幽赋》中明确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
188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针灸论治观点。这个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总结创新针刺手法 ..
杨氏十分注重针刺手法。他说:“夫用针之法,要在识其通变,捷而能明,自然于迎随之间,·而
得施为之妙也”(‘针灸大成·卷二·通玄指要赋》),“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速,
故不效也”(《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他收集整理各家针刺手法,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建立
了比较规范和实用的针刺手法体系。这些手法大多为后世医家所效法。
2.1十二宇分次第手法(简称十二法,下同)
杨氏在窦汉卿《针经指南》动、退、搓、进、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针
刺十四法的基础上,将针刺手法归纳为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
留指、针摇及指拔等十二法.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4-2015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宣传册.PDF VIP
- 中小学(三阶魔方的复原)校本教材.docx
- 五年(21-25)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选填题)8种常见考法归类(全国通用)(含解析).docx VIP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2.8_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购售电合同(2022版).docx VIP
- 煤矿行业智慧矿山信息化解决方案(26页 PPT).pptx VIP
- 工程竣工统一验收方案(3篇).docx VIP
- 不合格品管理及返工的.ppt VIP
- 汇报发言:聚焦学查改,提升学习教育质效.docx VIP
- DB32T-预制混凝土劲性体复合地基技术规范(报批稿)及编制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