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_意象和弦_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
第 23 卷 第 1 期 广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3 年 2 月
Vol . 23 No . 1 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 Feb . 2003
“山海”意象和弦
———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
梁文宁
(广东教育学院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 103 10)
摘要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
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 ,体现着
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 ,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 ;象
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 ,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
兴 。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 ,也有其现实意义 。
关键词 :丘逢甲; 台湾 ; 山;海 ;意象和弦
中图分类号 : I207 .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7 - 8754 (2003) 0 1 - 0043 - 05
从诗歌意象营构理论着眼 ,意象和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早对汉诗发生兴趣的英美
意象派诗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视觉和弦”创作原则 :“譬如某诗人为某些意象所打动 ,这些意
象分行并置时 ,会暗示及唤起其感受的状态 ……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 。它们结合
[ 1 ]
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 。”
意象和弦既组成诗歌的艺术风格 ,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有些意象或意象和弦被某
一诗人所习惯使用 ,不仅流露出诗人独特心态和审美个性 ,往往也展现了承继着相同文化积淀
的人群特有的感情世界 ,甚至有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中时代变迁 、思潮流衍的反映 。
从这个前提出发来读近代台湾诗人丘逢 甲的《岭云海 日楼诗钞》,笔者认为诗人常用的
“海”与“山”意象和弦是近代中国进步思潮的反映 ,很有探讨的价值 。
从现存的丘逢甲诗歌中 ,可以发现诗人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而最习惯使用的意
象和弦是“山”与“海”。笔者仅就写于 1895 - 19 12 年的《岭云海 日楼诗钞》做过粗略统计 ,在
1700 多首诗歌中 ,“海”的意象出现了 600 次以上 ,而“海”与“山”组成的意象和弦则不下 160
处 。例如 :“山光仍故国 ,海气满征篷”, “大海潮声来笔底 ,满城山色落尊前”, “入海古来仍此
水 ,好山多处自维舟”,“昆仑山脉走南戒 ,万水趋海朝祝融”,“万里家山梦八闽 ,一尊海岛话三
春”。像这样由“海”与“山”组成的意象和弦 ,其象征意蕴既是“海”与“山”的重叠 ,又超越了
“海”与“山”的简单相加 ,是诗人个人心态的流露 ,又是时代思潮的反映 。
中国古典诗歌中 ,“山”的意象远比“海”的意象出现得多而且内涵丰富 。与海的宽阔无垠 、
动荡多变的象征相比,山的稳固沉实 、坚定执着的喻意更能与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相契合 。
寄寓在“山”意象上的内涵有君王社稷至高无上的尊崇 ,有伦理支柱不可动摇的牢固 ,有仁人志
士坚定不移的意志 ,也有文人雅士闲适隐逸的情趣 。“山”意象熔铸了中国封建文化的辉煌 。
收稿 日期 :2002 - 09 - 0 1
( )
作者简介 :梁文宁 1950 - ,女 ,广东三水人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44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第 23 卷
而古代中国人对于“海”的态度是复杂的。上古神话中 ,有关海的传说很多 ,这些神话传说深深
影响了后人 。如“沧海桑田”成为喻社会剧变 、人事无常的常用典故 ;“精卫填海”喻极为深刻强
烈的冤恨 ,或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意志 ,屡见于文人笔下 ; “海槎”则成为缥缈难寻的幻
想的象征 ;据说孔子睹沧海之横流 ,喟然而叹 ,“沧海横流”因而比喻天下大乱 ,社会动荡不安 ;
而“海市蜃楼”成为美丽而虚幻短暂事物的代称 。还有一些出现得较晚 ,但形成了固定意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