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仙山天姥山
天 姥 山 考 ——历史作证 天姥山得名很早。南朝任昉的地理博物体 志怪小说《述异记》,写到鲁班刻木为鹤在此山放飞,后来汉武帝曾派人去取。据此,秦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此山名。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州郡志》亦称“天姥山(韦羌山别名)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 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出身江南大族。历仕宋﹑齐﹑梁三朝﹐曾自称“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齐永明五年 (487)时﹐任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奉诏撰《宋书》。 《太平御览 卷四十七》记载“《郡国志》曰: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高不可识。春月樵者,闻箫鼓笳吹之声聒耳。元嘉中,遣名画写状於扇,即此山也。” 《太平御览》是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音:仿)、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对于天姥石壁上的蝌蚪文,《古谣谚》说:“俗谚曰:夏禹所践刻此壁。”韦羌山一名天姥山,至今绝壁上犹存科斗文。 《郑志》按韦羌又名王姥。《名胜志》云:“王姥山在仙居县界,亦名天姥山,相传古仙人所居。”见《通志》) ①《古谣谚》辑录古代民谣和谚语的专书。清代杜文澜辑。 ② 《舆地名胜志》明曹学佺撰。 ③ 《通志》作者南宋郑樵(1103-1162年),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④ 《郑志》 案《隋书·经籍志》,《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 古谣谚截图 《旧志》①有“山状如鎝女,因名”之载。咱们的韦羌山正是如此! 久居天台的高道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②中称“天姥山在台州天台南刘阮迷路处”。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刘阮遇仙记云: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天台山到韦羌山约125千米,十三天足可走到吧。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到韦羌山并不远,以谢灵运的性情,绝对向往美丽的韦羌山! ①《旧志》是一部记述夏商之前历史神话和地理的古书,作者译名。 ②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 陶弘景《玉匮》则曰:“括苍西南一百余里,有伟美山。”《登真隐诀》则又曰:“韦羌山,多神异之事”。然则韦乡一山而六名不同。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中国十大名道之一,人称“山中宰相”。 备注: ① 智圆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 ②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 佛经《大藏经-经疏部》涅槃玄义发源机要 (4卷) (宋 智圆述) :峰连伟括者。谓伟美山及括苍山也。陶弘景玉匮云。括苍山西南百余里。有伟美山状如宫阙。多灵异。可伟美也。皇朝新修图经曰。亦名天姥山。又云。大括苍岭在县西一百八里。兼二山之美者。 自天台山西北有一峰。孤秀回拔与天台相对。曰天姥峰。峰下临剡县路。仰望宛在天表。旧属临海郡。令隶会稽。又有大唾小唾二峰。去天姥唾为谷。天姥峰有石桥。以天台相连。石壁上有刊字科斗文。亦高邈不可寻觅矣。月醮者闻笳箫鼓之声。宋元嘉中。台遣尽工匠写山状于圆扇。以标[柩-久+(厂@臾)]灵异。即夏禹时刘阮二人采药遇仙之所也。古之剡人刘曰成阮肇入山遇仙于此。其事亦具在本传。又按。仙经云。此山有石桥。一所现二所不知其处。又云。多散仙人遇得桥即与相见。以此 言之。即灵仙之桥也。非今常人见者。自非精诚玄达阻绝相偶。真仙亦不可得见。桥亦安可睹之。至于寄禽异兽千状万类不可称记。灵葩仙草潜产谷中。莫能名之。而五芝耀彩非真不遇。建木匿影。岂凡所观。灵府以元和十年自冲岳移居台岭。定室方[瀛-女+羊]。至宝历初岁已逾尔闰修真之暇。聊采经诰以述斯记。用彰灵焉。 《大正藏 史传部 》 天台山记(1卷)唐 徐灵府撰 备注:徐灵府,号默希子,唐朝钱塘(今浙江杭州)天目山人。道士,通儒学,无意于名利。 天姥山上原有道观“绿筠庵”,宋代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