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明清木刻版画及日本浮世绘比较探究
中国明清木刻版画及日本浮世绘比较探究【内容摘要】19世纪中后期,浮世绘曾经被适逢求新、求变的西方人视为极富新鲜感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促进了西方艺术的重大变革。但同时期的中国明清木刻版画艺术却没有如此殊荣,尽管明清木刻版画艺术直接促进了日本浮世绘的产生和繁荣。为什么是日本浮世绘而不是中国的明清木刻版画给予了西方艺术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对明清木刻版画与日本浮世绘的客观比较分析,努力探寻二者在艺术特征上的共同点与差异,并结合民族及社会文化原因的分析,最终得出“为什么是浮世绘”的综合原因。并由此论及文化的开放、借鉴与“推陈出新”等相关艺术问题。
【关键词】明清木刻版画 浮世绘 套色版画
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可谓有目共睹。19世纪后期,正是西方艺术转型的关键时刻,法国巴黎作为这场艺术风暴的中心,更是对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艺术推崇备至。浮世绘,在当时就这样幸运地被西方人视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然而,浮世绘作为木刻版画门类中的一支,并非日本的独创。中国作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地,当之无愧应该是木刻版画的鼻祖。在中国,与日本江户时代同时的明清两朝,也正是中国木刻版画艺术光芒四射的年代,无数精美的木刻版画作品在此时涌现。也正因为此,日本才从这位传统文化的老师那里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套色版画技术,促成了浮世绘的诞生和繁荣。
为什么是浮世绘率先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风靡欧洲美术界,而不是中国明清木刻版画?
一、以传承为主的明清木刻版画
(一)明清木刻版画发展概述
中国木刻版画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能够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砖,以木质阳文雕刻压印在湿砖之上,形成凹形的浮雕画像。唐代,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木刻版画应运而生。宋金时代沿袭唐朝五代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木刻版画。元代,汉民族被蒙古人统治,蒙人对于汉族的儒、释、道持容忍的政策,这时的宗教版画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样式,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到了明朝,木版画进入大发展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代的词莫过于“光芒万丈”。以小说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艺异军突起,同时相对宽松的出版政策刺激了版画艺术发展,导致没有好插图的书籍在这时期不太好推销出去。此外,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出现了绘、刻分流,促进了各地版画风格成型。
明末清初,木版画依然延续了前面的“光芒万丈”, 不过已经是“夕阳无限好”的气象了。胡正言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奠定了彩色木刻画的基础,使中国的版画迈出了新的一步。很多出众的文人画家纷纷参与到木刻版画的创作中来,为木刻版画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李渔的《芥子园画谱》等作品便是此时诞生的杰作。木版年画尤为繁荣,形成了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三大民间木版年画制作中心。后来,由于清朝统治者对小说、戏曲等通俗读物的打压,许多优秀的刻工纷纷转向民间木版年画创作。木刻版画艺术渐渐沉寂下来,最终伴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冲击而走向衰落。
(二)明清木刻版画的技术
明清木刻版画的套色木版画技术,分版方法大致有主版法和分解法两种。具体说来,主版法是将轮廓线作为主版,先印在纸上,然后贴在别的版上进行分版。明代多用此种方法。分解法是一开始就清楚怎样分解色版,直接将需要的部分描绘到版上,省略了先印轮廓线这个步骤。清代广泛使用的是后者。中国传统木版水印技术就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
(三)明清木刻版画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形成几个独具风格的刻书中心和流派:徽派、建安派、金陵派和武林派,它们构成了明清黑白木刻版画的主要风格。然而,单调的黑白木刻版画终究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彩色套印版画的出现是木刻版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明清彩色套印版画从发展到成熟都与画谱息息相关。诸如《箩轩变古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芥子园画谱》等彩色套印版画代表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涉足版画,尤其是画谱创作,使画谱似乎与书籍插图那种依附于文字存在的状态不同,更像是文人画的版画版。
在构图上,明清木刻版画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画家根据画面的需要,频繁自由移动视点。人物大小不受空间深度的制约,事物之间的比例也不受现实情况制约,近小远大、车小人大的情况比比皆是。画面有时候更像舞台布景,处处为主体让路。在雕绘上,大部分作品追求工整、繁密、精美。
二、以创新为重的浮世绘
(一)浮世绘发展概述
浮世绘,17—19世纪的日本大众艺术,是以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以描写江户时代的风景和百姓风俗为主题的彩色版画。
浮世绘的雕版印刷技术最初是通过中国佛教典籍和小说绘本传入日本的。17世纪以后,日本庶民文化的崛起带动了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加之受中国明代木版插图影响,浮世绘版画开始以插图的形式附在江户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