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民族意识浅探
《三国演义》民族意识浅探【摘 要】《三国演义》的民族意识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外族统治者(入侵者)罪恶行径直接而又强烈的揭露;二是从汉民族本身出发分析本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寻找汉民族希望所在,剖析汉民族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正统思想 尊刘贬曹 民族意识 民族悲剧
以往对《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正统观的研究,偏重于它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是《三国演义》美中不足的地方。后来也有人隐约地感到这正统观并非纯粹的封建正统意识的体现。而在这后面,在作者对刘备的极力推崇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层的健康的思想。它到底是什么,至今无人作系统阐述。事实是,《三国演义》中的“尊刘贬曹”在作者所处时代,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作者在正统观的隐蔽下倾注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
一
《三国演义》一书塑造了众多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有忠有奸,有善有恶,但纵观全书,作者对董卓描写最深刻,把其强盗行径刻画得淋漓尽致。
罗贯中先借汉侍御史郑泰之口来写董卓,“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后果不出其料,董卓入京后绞死唐妃,鸩杀少帝,“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对京城人民也犯下了滔天罪行:“时当二月,村民社寨,男女皆集。董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迁都洛阳更是极尽其残暴本色,其强盗行径令人发指。难怪毛宗岗在评点时大发感慨:“黄巾贼反不如此之甚。王莽知有金而学之,要做假圣人;董卓不知有盘庚而学之,竟做真强盗。”
董卓以西凉奴隶主贵族身份入驻京都,鸩杀少帝,犯下鱼肉人民的滔天罪行,必然激起广大人民及众多汉族封建割据者强烈的民族意识。面对董卓淫威,丁原、伍孚等显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这次汉民族出现少有的团结,公推袁绍为盟军主帅共伐董卓。这次讨伐最终失败,但董卓最后还是丧命于爱国者王允的美人计中。
董卓之死大快人心,但作者仍嫌不足,又以其犀利之笔极尽董卓死后的种种丑态以泄人怨。“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并让董卓不仅死无全尸且死无葬身之地,(郭汜、李催)“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骨皮”。“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碎骨皮,悉为雷火消灭,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然而书中刻画曹操,虽也是个反面人物,却不曾有如此触目惊心之笔,作者在写曹操奸诈之时也表现了他“豪爽多智”的一面。究其原因。董卓为外族而曹操仍不失为汉族。自东晋至辽、金、元、汉族人民几代遭受外族残酷统治,把对外族统治者的仇恨都倾泻在董卓身上,并以夸张手法尽情发泄。
书中不仅对董卓是如此,对他手下的西凉族奴隶主贵族将领也怀着同样强烈的仇恨。如写李催、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把李催、郭汜的禽兽行径暴露在世人眼前。
可见作者不仅是针对董卓而是反对整个外族反动集团,在书中这是民族意识最强烈的表现。
在我们今天看来,民族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因为西凉奴隶主贵族对付的是汉族,而受害最深的当是汉族广大劳动人民。因此,对于董卓事件的描写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二
如果罗贯中仅仅停留在上述方面,那么《三国演义》也不会如此长久流传成为一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有着它深刻的内蕴,这就是它内在的深层民族意识。这一强烈的意识还体现在对汉民族自身内部深刻探索上。提出汉民族需要的领导人物,分析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从汉民族本身来思考其悲剧命运。书中刻画的蜀汉集团和曹魏集团都寄寓了特定的历史内涵。书中在“尊刘贬曹”的正统观中所隐藏着的民族意识是有着特定历史、政治背景,是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这必须分析一下正统观与《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反动思想,封建统治者制造、宣传这种思想、宣扬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所谓皇权天授,用来慑服和欺骗人民,使人民对自己的统治产生敬畏,同时也用来排斥别的外在势力的竞争,保障自己对人民长久的统治。
一般这种正统思想出自于封建统治者内部,为维护其统治服务,和人民没有切身利益关系,因为无论哪个统治者上台,其结果都是一样要剥削人民。值得指出的是,三国距作者生活年代已有几百年,作者完全没有必要为汉王朝大唱颂歌及在书中大力“尊刘贬曹”,只有结合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才能体会作者用心和书中正统观后所隐含着的积极健康的因素。
《三国演义》从《三国志》演化而来,在《三国志》中陈寿对历史人物作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当然,由于时代原因及各种复杂因素,书中存在一定尊曹的倾向性)。后来,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宋代由于宋“讲史”的发达,说“三分”已是“说话”的独立科目之一。由苏轼《东坡志林》记载可知宋代“三国故事”是说话人的“话本”,且当时民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