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21∕T1959—2012魁蚶苗种当年育成技术规程
ICS65.150 B 51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 T1959—2012 魁蚶苗种当年育成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Scapharca broughtonii juvenile grow-out to the big size within one growing season (本稿完成日期:2011.12.08) 2012 – 02 – 20发布 2012 – 03 – 20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的。 本标准由大连海洋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悦勉、王芳、郝振林、孙文山、王顺全。 魁蚶苗种当年育成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北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早春升温促熟人工育苗、池塘与海上中间育成的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魁蚶升温促熟人工育苗和魁蚶当年大规格苗种育成。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人工育苗条件 培育池 长方形水泥池,容量20m3~30m3,池深1.3m~1.4m。 消毒 育苗前培育池和育苗用具用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浸泡消毒。 水质 人工育苗用海水为经过砂滤的海水,水质符合NY 5052标准,盐度≥27。 饵料生物 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球等鞭金藻(Isocrysis galban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 。 种贝促熟 种贝的规格 3月初在自然海区採捕肥满度好、无损伤,壳长7cm~9㎝的魁蚶为种贝,洗刷清除壳表污物后,入室内培育。 促熟培育 培育密度每立方水体30个,用网箱吊养于培育池中,连续充气,早、晚倒池全量换水。每日升温1℃,逐步升至20℃~23℃培育。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为主,适量添加螺旋藻粉、蛋黄等。经过50天左右的促熟培育,种贝即可成熟。 采卵、孵化和选优 采卵 当出现个别种贝产卵时,既停投饵料,阴干6h,水温升至24℃~26℃诱导种贝集中产卵。产卵时尽量捡除雄贝,减少精子数量。当受精卵达到100个/ml以上时,将种贝倒入新池继续产卵,产卵结束时及时将种贝移出产卵池。 孵化 受精卵经1次~2次洗卵后定量,及时分池孵化。孵化密度40个/ml~60个/ml,水温23℃~25℃,隔30min用搅水耙搅水1次或者微充气孵化。随时清除孵化池水表面的粘沫。 选优 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时,要及时选优。健壮的幼虫浮游能力强,分布在水的上层,胚壳直线铰合部平直、壳缘平滑无缺刻、面盘健壮、活力强。培育池提前备好约2/3容量的过滤海水。用300目筛绢网拖捞孵化池上层的健康幼虫,按培育密度分别放入各个培育池。 幼虫培育 培育密度 D形幼虫的培育密度8个/ml~10个/ml;壳顶幼虫密度5个/ml~8个/ml。 培育水温 幼虫培育水温一般在23℃~26℃,换水时温差<0.5℃,日温差<±1.0℃。 饵料 幼虫开口饵料为湛江等鞭金藻或球等鞭金藻,逐步混以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日投饵4次,日投饵量0.8万细胞~5.0万细胞,根据幼虫摄食、消化情况的镜检调整投饵量。 换水 每天早、晚2次换水,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3~1/2。 倒池 4d~5d倒池1次,幼虫发育到附着期时,最后一次倒池。以便投放附着基采苗。 充气 连续或间歇微量充气培育,保证足够的溶解氧,散气石离池底20cm~30㎝。幼虫集群时可以搅水驱散。 光照 人工光源,光照强度≤200Lx,用黑红布帘遮窗。 防病 幼虫培育期间可使用生态制剂调解微生态环境以防病害。药物使用严格按照NY 5071规定执行。 采苗 附着基 聚乙烯网片为18股聚乙烯绳织的有结网。 附着基处理 聚乙烯网片用0.2%~0.3%氢氧化钠浸泡24h除油污,然后用过滤海水冲洗、捶搓,洗净后备用。使用时用20mg/L~30mg/L青霉素浸泡1h,再用过滤海水冲净后使用。 采苗 幼虫发育到壳顶后期,出现眼点、足发达游泳时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21∕T1785—2010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doc
- DB21∕T1782—2010复叶槭系列品种苗木生产技术规程.doc
- DB21∕T1796—2010地理标志产品西丰鹿茸.doc
- DB21∕T1797—2010地理标志产品西丰鹿鞭.doc
- DB21∕T1832—2010沙棘扦插育苗技术规程.doc
- DB21∕T1808—2010深松机械作业技术规程.doc
- DB21∕T1846—2010餐饮业服务规范.doc
- DB21∕T1810—2010标准良田建设规范.doc
- DB21∕T1830—2010能源用甜高粱栽培技术操作规程.doc
- DB21∕T1866—2010农产品质量安全鲤鱼网箱养殖技术规范.doc
- DB21∕T1976—2012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
- DB21∕T1975—2012辽沈I型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doc
- DB21∕T1974—2012西丰梅花鹿品种.doc
- DB21∕T1973—1973金叶榆生产技术规程.doc
- DB21∕T1978—2012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doc
- DB21∕T1977—2012水稻中转Bt基因成分PCR定性检测方法.doc
- DB21∕T2003—2012出口淡水鱼区域化养殖基地管理控制评价规范第一部分.doc
- DB21∕T1979—2012刺参底播增殖技术规范.doc
- DB21∕T2004—2012出口淡水鱼区域化养殖基地管理控制评价规范第二部分.doc
- DB21∕T1992—2012喷灌机械作业技术规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