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 - 陕西省示范高中——渭南中学欢迎您.ppt

李白生平 - 陕西省示范高中——渭南中学欢迎您.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生平 - 陕西省示范高中——渭南中学欢迎您

李白生平与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甘肃天水附近)。其先世于隋末远谪西域,居于碎叶(吉尔吉斯境内,当时属安西都护府),李白就诞生在这里。约五岁随父迁居绵洲昌隆县(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且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他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游历时期(5岁-25岁)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白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丞相镐》其二),可见他少时聪慧,博学百家,接受多家思想影响。青年时代好任侠,学剑术,漫游蜀中名山大川,与隐士严子东等同隐,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他的这种好隐思想受时代风气影响,影响到李白的创作。 二、远游求仕时期(26岁-42岁) 李白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实现理想,在开元14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油江陵,泛洞庭,登庐山,下扬州,后留住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又以安陆为中心,西入长安,东游梁宋、齐鲁。十几年间,在漫游中他曾隐逸学道,想走终南捷径以出仕;也曾投赠诗文,干谒地方长官,希望得到引荐而实现抱负。从政愿望并未实现,但漫游中遍览祖国山川,广交朋友,创作了许多抒写怀抱、赞美山川风光、表达真挚友情的诗歌。因诗名日高,终于得到玄宗的征召。 三、长安三年(42岁-44岁) 天宝年间,李白应诏入京。他以为可以实现理想,但事与愿违,他只是入翰林院待诏供奉。起先,玄宗对他也颇加礼遇,所以他也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但实际上他并不得志,因而常常饮酒游乐,过着自由放纵的生活。他平交王侯,傲视群小,终于招来忌恨,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谗毁。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谨小慎微、屈己下人,于是在天宝三年毅然自请还山 ,离开了长安。三年的翰林生活使李白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玄宗后期的政治黑暗与腐朽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飞跃,具有了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批判。 四、再次漫游时期(44岁-55岁) 李白离开长安,开始再次漫游。首途东游梁宋,于洛阳与杜甫相遇,二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范十隐居》),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接着李白又北游燕蓟,南返梁园,往来于宣城、金陵之间,游历山川,炼丹隐循,狂歌痛饮,消磨雄心。这时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人生易老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以及对国事的关切,对民瘼的同情等等,复杂的交织在李白的思想与创作之中。 五、身经战乱时期(55岁-62岁) 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又西上庐山,隐于屏风叠。次年冬,永王李粼出师东巡,经庐山辟李白为幕佐。至德二载李粼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被捕入狱,后长留夜郎(贵州铜子桐梓县),行至奉节遇赦得归。这段时间他遭遇坎坷,心情悲愤,然而报国之心并未泯灭。流放前曾投诗张镐,表示愿意为平叛效力。遇赦后又以61岁高龄请缨从军,准备入李光弼幕府以征讨叛军,可惜因病半道而还。至死不逾的报国壮怀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都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得到反映。次年代宗即位,诏命李白为左拾饴,但就在这年冬天,诗人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都有。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成为他一生热烈追求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的基础;道家超脱尘世的思想影响他追求绝对自由、蔑视权贵,有时甚至求仙访道、炼丹隐遁;游侠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养成一种傲兀不屈和豪纵旷放的性格。儒、道、侠三种思想有很多是矛盾的,这导致李白思想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遁等等思想行为复杂交织;但三者却统一在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气质之中,统一在成功身退之中。但李白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他有报国愿望,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思想,所以他批判黑暗,抨击权贵,追求自由,同情人民。即使他的纵酒归仙、啸傲山林,也都是为了排遣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李白独特的思想面貌,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极大的批判现实力量。当然,李白思想中那种人生如梦、急时行乐的消极因素,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 * 渭南高级中学 梁温侠 李白像 青莲书院 太白祠 课文朗诵 1、“噫吁口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乎”“哉”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语调读,读得轻而平缓。 (一)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 读。“上有”二句读慢些,重音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上;“黄鹤”二句,读后稍作停顿;“百步九折”“扪参历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