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山 月唐李白.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 山 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风从几万里远的东方吹来,吹到戍边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汉时出兵匈奴于白登山之道,吐蕃也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历来这些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守边将士们望着边塞的景象,思念家乡却不得归不禁满面愁容。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时此刻家中的妻子,哀思叹息之声大概也不绝于耳。 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诗是李白在看见征战的场景后,叹息边塞守边将士的艰辛和后方思妇两地相思的愁苦时所作。诗人感叹唐朝虽然国力强盛,但边境未曾肃清过。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而是沉思一代代人为它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出征将士),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渴望和平,渴望战争远离人类! 赏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边塞图景。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表面上似乎只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怀乡之情就能感同身受。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注释 1、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李白用此题写边塞戍士思归及闺中思夫的内容。 2、天山:甘肃境内祁连山,连绵数千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3、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唐时边关,古代通往西域的关塞要道。 4、汉:指汉朝。 5、下:出兵之意。 6、白登: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东。据《汉书》记载,汉高祖亲征匈奴,曾被困于白登山七日。 7、胡:此指吐蕃。 8、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9、青海湾:青海湖,今青海西宁附近,湖因青色而得名。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10、由来:从来,自始以来;历来。 11、戍客:守边将士。边色:一作“边邑”。 12、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远征边塞将士的妻子。 作者 李白(701─762,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附记 李白生平事迹详述: 出生(公元701年) 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马克城),其父经商,家境优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五岁(公元706年) 随其父迁居剑南道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号青莲居士的由来(也有说生于蜀长于蜀)。 25岁前(早年时期)蜀中(四川)长大就学漫游,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颇有

文档评论(0)

fuy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护理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04日上传了护理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