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代水土生态综合治理思想.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宋代水土生态综合治理思想

略论宋代水土生态综合治理思想摘要:宋代,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和江河湖泊容积的缩小,水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此。宋人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思想,即通过植树护林以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还田为湖、禁止围湖垦田、修复养护陂塘等提高蓄水和分流洪水的能力,通过完善水利设施、对湖泊陂塘及其水道进行疏浚以提高泄洪能力,从而带动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水运等问题的解决。宋代水土生态综合治理思想对当代有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代;水土生态;综合治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6-0077-06 一、通过植树护林来保持水土的思想 宋人对树木能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的作用已经有了认识。如宋人魏岘认为:“四明水陆之胜,万山深秀,昔时巨木高森,沿溪平地竹木,蔚然茂密,虽遇暴水湍激,沙土为木根盘固,流下不多,所淤亦少。”后来由于木材价高,人们竞相砍伐,结果“靡山不童,而平地竹木,亦为之一空”,一旦下起大雨,“大水之时,既无林木少抑奔湍之势,又无包缆以固沙土之积,致使浮沙随流而下,淤塞溪流,至高四五丈,绵亘二三里。两岸积沙,侵占溪港,皆成陆地……由是舟楫不通,田畴失溉……旱势如焚,田苗将槁”。所以他提出应该“植榉柳之属,令其根盘错据,岁久沙积,林木茂盛,其堤愈固,必成高岸,可以永久”。 宋代自开国君主宋太祖开始,历朝皇帝都重视植树造林,这种思想成为朝廷上下的主导思想。宋初,面对战后百业凋零的衰败景象,宋太祖于建隆元年(960年)即位伊始就下诏令广为植树,并规定了植树的品种、数量以及考核的方式。诏令称: “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令、佐春秋巡视,书其数,秩满,第其课为殿最……野无旷土者,议赏。”按此规定:第一等户必须种杂树100棵,桑枣树50棵,共计150棵。至第五等户,也须植杂树20棵,桑枣树10棵,共计30棵。而且县令佐要进行考核,能做到该种树的地方都种上树的,将给予奖赏。开宝五年(972年)正月,宋太祖又下诏重申:“应缘黄、汴、清、御等河州县,除准旧制种薮桑枣外,委长吏课民别树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仍案户籍高下,定为五等:第一等岁树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递减十本。民欲广树?者听,其孤、寡、茕、独者免。”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也下诏:”今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欲广谋栽种者,亦听。其无田土及孤老残疾女户无男丁者,不在此限。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原额,更不增加。”至道二年(996年)再次下诏:“耕桑之外,令益种杂木、蔬果。”由此可见,宋太宗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连续两年下诏督促植树,并给予增添桑土者不增税的优惠。宋神宗时期,朝廷对于植树更强调的是成活率,并以差减户租作为奖励。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到了南宋,朝廷仍采取鼓励植树的规定,并提高了官吏和百姓的植树棵数。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都省言:“淮民复业,宜先劝课农桑。令、丞植桑三万株至六万株,守、?部内植二十万以上,并论赏有差。” 两宋时期,人们还注意到虫害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探索以生物防治办法来保护林木资源。据庄季裕的《鸡肋编》卷下记载:宋人曾使用“买蚁除蛀养柑”的方法。当时,“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常患小虫损食其实,惟林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盛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人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这种利用生物界的生物链来防治虫害、保护林木资源的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保护林木资源方面的高度智慧。 宋代统治者一方面鼓励督促百姓植树。另一方面又颁布许多法律,对林木进行保护,严禁私自砍伐林木,禁火烧林,必须依法进行开采等。 宋初规定:“毁伐树木、稼穑者,准盗论。”毁伐树木与盗取同罪,可见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宋徽宗政和时规定:“诸系官山林辄采伐者,杖八十。”宋宁宗庆元年问仍规定:采伐“官山林”者,“杖八十,许人告”,给告者“钱三卜贯”。 《庆元条法事类》卷80《采伐山林》规定:“诸因仇嫌毁伐人桑柘者,杖一百,积满五尺,徒一年,一功徒一年半(于木身去地一尺,围量积满四十二尺为一功)。每功加一等,流罪配邻州。虽毁伐而不至枯死者,减三等”。即使是自家栽种的桑柘等,“非灾伤及枯朽而辄毁伐者,杖六十”。 虽然上述法令条文禁止随意砍伐林木,但现实生活中因建房造屋、造船、柴薪等需要,砍伐树木又是必然存在的事实,只是这些砍伐必须依照规定在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其一,因建筑需要砍伐树木要事先申请,即“官司兴造须采伐者报所属”,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砍伐。其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