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之差异.docVIP

《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之差异.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之差异   内容摘要:诸葛亮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才干无双,忠义两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先后两次率军北伐,也因此而留下了两篇《出师表》。《前出师表》就写于公元227年初次伐魏前,当时的诸葛亮豪情万丈,奈何首战失利,深受打击。公元228年,他又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后出师表》就写于此时。一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这些变化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变化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竭尽全力辅佐刘禅,努力实现匡复汉室的战略目标,先后写出两份出师的表章,表现出忠诚竭智,而两篇文章成了千古名作。学界一般比较重视《前出师表》,对《后出师表》注目者较少。我们觉得将两篇出师的表章对照着看,两者不仅体裁相同,主旨似乎也一致,但是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同,这显得颇有意趣,且会有不少发现。   一.从内容上看,前者侧重内政,后者侧重外战   《前出师表》主要写的是对于内政的劝谏,虽然也表达了北伐的必要性,但大部分的笔墨还是用在劝谏刘禅任用贤人,励精图治上。“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中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召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这些文字读来真挚感人,诸葛亮希望刘禅可以亲贤远佞,向先帝学习,不妄自菲薄,做到内外公正,赏罚分明。只有如此,朝廷方能安定,民心才能归附。诸葛亮把外战的使命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关于内政,刘禅一个人肯定是管不好的,他只能够把希望寄托在那些贤臣身上。从这些告诫看,诸葛亮从大政原则和具体操作都作了非常细致的指导,欲藉此培养出一位贤君,以达到原定的政治目标,完成刘备生前的夙愿。这些处理国政的方略,可以帮助目前弱小的蜀国强盛并统一天下,实现刘氏江山归于一统的宏大目标。   《后出师表》呢,则是更多的在讲外战的必要性。开篇先讲先帝把讨贼的重任交给自己的原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既然伐与不伐都有被灭亡的风险,那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从局势上来看,此时敌人兵力以疲,正好是进攻的好机会。接下来,诸葛亮又提出了六个连续的疑惑。“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他认为高帝那么有才能的人,都要以身涉险来获得国家的安定,刘禅才能不及高祖,想要用长久的相持来取胜是不可能的。第二个不解则用了孙策的事迹,正是因为刘繇、王朗不征不战,所以才使孙策逐渐强大,吞并了江东。言外之意是,如果不战,那么就是增加了魏国吞并蜀国的机会。第三第四个不解举了曹操的例子,说明讨伐的大业遇到一些挫折是很正常的,即使失败个一次两次也不能放弃。“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第五个不解说的是在有贤才能用的时候不出兵,难道要等无人可用的时候再进攻吗?这也说明了及时出战的重要性。最后一点则说进攻和防守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一致的,想要拿一个益州来和敌人相持是痴心妄想的事。六个不解把外战的必要性阐述的淋漓尽致。   其实,这种高谈外战的必要性更多的是在诉冤,对刘禅不满诸葛亮用兵方略,诸葛亮只有陈述自己的用意,使得刘禅不要怀疑自己甚至听信身边奸邪之徒的谗言。而前表则明显是忠臣(顾命大臣)的教诲,性质完全不同。   二.从情调上看,前者激昂有斗志,后者消极悲观   第一次北伐前,诸葛亮是信心满满的,他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几句话读来让人觉得气势磅礴,可见他对当时蜀国的局势很乐观,对北伐胜利充满信心,认为兴复汉室指日可待。“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是他出战前立下的军令状,虽然说目的是想让刘禅同意他率军北伐,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胸有成竹,对完成大业很是乐观。当然,诸葛亮的这种乐观并不是盲目的,刘备向他托孤后,他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得蜀国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在军事方面,他刚刚率兵平定了南蛮之乱。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上,诸葛亮自然对北伐,完成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然而第一次北伐的结果终究还是让他失望了,因为马谡的刚愎自用,让司马懿抓住了机会,夺取了街亭,最终北伐失败。刘备在临终前曾提醒过诸葛亮,这个人不能重用,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听他的话,马谡的失误事实上就是诸葛亮用人的失误,这次失利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