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理论界乃至政策部门研究的重点论题。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从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相关因素出发,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关实证分析,找出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实证分析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中国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根本上要靠农业生产的发展来解决,在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农业问题尤其是农业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本质是要通过协调一切农业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一切生态资源与人类自身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当代人发展的同时,又要确保这种发展不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即确保后代人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我国农业在发展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可持续性增长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在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需求膨胀、效率低下等环境下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传统思维,拓宽发展思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有序、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开始的,至今为止,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在这里,我们将利用过去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相关实证分析模型加以剖析,从中找出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设定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经验,我们且设定农业生产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解释变量分别为:农业劳动投入量L(用农业从业人口表示);农业资本投入K(分别用化肥施用量K1和农村水电建设投资K2表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R;农业技术水平T(用农业机械总动力 表示)。其它的相关影响因素譬如农业生产的政策法规、经济制度、工业化水平等因度量比较困难且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不如前几者显著,故此不予讨论。
(二)数据处理与模型关系设定
选取过去15年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数值作为样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样本数据分别作出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L、K1、K2、R、T之间的散点图,从散点图可以判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线性关系,于是得到该农业生产函数的形式为Y=C+α1L+α2K1+α3K2+α4R+α5T+ε
上述模型中, α1(i=1,2,3,4,5)的经济意义为解释变量的产出弹性,所以0≤α1≤1; 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C为常数虚拟变量,包含政策、法规、制度等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
(三)参数估计
1.利用Eviews软件对上表中的数据作OLS分析,分析结果见下表所示:
Dependent Variable:Y
Method:Least Squares
Date:12/23/06 Time:10:13
Sample:1991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15
由上表可知,L对应的t=-2.949088,p=0.0162,且系数为负;T对应的t=-2.048352,p=0.0708,且系数也为负值,初步判断其不符合经济意义。再有K2对应的t=1.793104,p=0.1065,显著性比较差,但是K1的系数为3.601936,从经济检验的角度出发,应选择剔除K1。故在此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可以先考虑剔除L和T,再剔除K1,以增强方程解释变量的显著性。
2.剔除L变量,利用OLS方法对其他变量进行分析,得到下面的函数形式:
Y=-27796.19+7.528936K1+0.003410K2+0.119556R-0.271884T
(-2.461813)(9.085577) (6.722781) (1.360102) (-5.320077)
R1=0.994279 R12=0.991990F=434.4530DW=2.008998
我们发现:T对应的t=-5.320077,p=0.0003,且系数为负值,R对应的t=1.360102,p=0.2037,前者不符合经济意义,后者显著性比较差,而且对比(1)和(2)我们发现判定系数由0.997下降到0.994,可知L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小。
3.剔除T变量,用同样方法对其他变量进行分析,得到下面的函数形式:
Y=-3543.564+6.311725K1+0.001301K2-0.064538R
(-0.183835)(4.246822) (2.203309) (-0.428017)
R2=0.978085 R1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超声回弹综合法计算表(带公式).xls VIP
- 2024-2030年儿童绘本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docx
- 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VIP
- Q-CR-9651-2017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GB8478-2020 铝合金门窗国家标准.pdf VIP
-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ocx VIP
- 超声医学高级职称答辩.pptx
-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表格大全(表格齐全).doc
- 2022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电缆工程分册).docx VIP
- 螺杆桩综合施工专题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