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乡历史名人艾南英 - 江西东乡一中校园信息网
晚明爱国文人艾南英
艾南英(1583~1646)明末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千子,号天佣子。段溪艾家村(今江西省东乡县岗上积乡艾家村)人。天启举人,策文讥刺权宦魏忠贤,罚停考三科。因深恶科场八股文章腐烂低劣,与临川人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等力矫其弊,以兴斯文为任,刻印四人文章,世人翕然赞同,人称临川四才子,或江右四家。清军南下,江西郡县尽失。入闽见南明唐王朱聿键,任监察御史。次年病卒。今存《禹贡图注》。艾南英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艾夏臣,官至兵部主事。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聪
? ?
艾南英像
慧好学,7岁时作《竹林七贤论》。长大后入国子监为为诸生,好学不倦,无书不读,好欧阳修文。曾受教于古文名家、戏剧大师汤显祖,后与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一起致力于八股文的改革,人称“临川四才子”。
天启四年(1624),南英乡试中举。但因主考官丁乾学和郝士膏在命题中有伤害阉党魏忠贤之嫌,艾南英在答卷中也有讥讽魏党之语。魏忠贤大怒,削去主考官籍,南英也被处停考三科(约三年为一科)。
崇祯即位(1627年8月),魏忠贤获罪自缢。艾南英被允许参加会试,然屡试不第。其文章却日负盛名,为人所称颂,负气凌物,人多惮其口。后客居衡阳,序张龙生诗。
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先后攻占两京(北京、南京),艾南英应罗川王之邀,共同起兵抗击清军,并以车战获胜于金溪山谷中。后江西全境为清军所克,艾南英听说南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即赴福建晋见唐王,呈《十可忧》疏,被授予兵部主事,不久拜为监察御史。明亡后翌年(1646)八月,卒于延平,年六十四。嘱不葬清朝土地,悬棺木于树上。
文学创作
万历年后,明代文风衰弊,文章内容陈腐,科场制艺,形式僵化。艾南英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只有取径唐、宋才是溯源秦、汉的正确道路。他创豫章社,为首领。遵依北宋古文精神,推崇司马光和欧阳修,与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及南昌的万时华、新建的陈宏绪、清江的杨廷麟、瑞金的杨以任等组成“豫章社”,跟陈子龙、张溥、张采、夏允彝等人的“复社”、“几社”就文坛文风等问题展开论争。他大力排抵王世贞、李攀龙等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及其崇拜者“文必秦汉”的拟古说,反对以钟惺和谭元春为首的“竞陵派”因袭六朝俪彩、追求硬瘦艰涩、幽深孤峭的玄风,赞同钱谦益对时文的见解。认为为文要表现“时”与“境”,要讲“义法”、“神气”、“雅洁”。他精心挑选秦汉到元代的名家名作,汇编成《历代诗文集》;选辑明代诸家文章,编为《皇明古文定》;搜集“生吞活剥”、“钩章棘句”、“生硬套用”、“溢美饰非”及“游戏”之文,编成《文剿》、《文妖》、《文腐》《文冤》、《文戏》五书,从正、反两方面提供给学文者参考。这些主张成为清代桐城派文论的先声。他与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四人合作将所作文章刻印行于世,又有《四家合作摘谬》,其宗旨大致是“以贤德之天抗强大之天”,以质抗量,“人以华、吾以朴;人以浮,吾以奥,人以俚语,吾以经术,人以补缀蹭蹬为篇法,吾以浅深开合、首尾呼应为篇法。”使士子耳目一新,“世人翕然归之”,并称为“临川四才子”,人称“江右四家”或“陈罗章艾”。
艾南英平生用心研究史学,曾撰写《古今全史》一千余卷,刚写完即遭兵火,其他著述也散失殆尽,只存有《禹贡图注》(一部地理图注)一卷见于《四库全书》;所著《天佣子集》在清乾隆时遭禁毁。但其创作并不出色。为文刻意模仿欧阳修,肤剿拘挛,仅得字句相似,缺乏欧文独具的纡徐委备的韵味和神采。只是其一些与人往返论辩的书信和序文,笔力还算峻厉爽健,文气也较舒卷自如。《明史·文苑传》有传。
散文名篇
《前历试卷自序》
余以童试受知于李养白先生,其明年为万历庚子,始籍东乡县学,迄万历己未,为诸生者二十年,试于乡闱者七年,饩于二十人中者,十有四年。所受知郡太守凡三人,所受知督学使者凡六人,于是先后应试之文,积若干卷……乃取而寿之梓,而序所以梓之之意曰:
嗟乎!备尝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旧制,诸生于郡县有司按季课程,各季考,及所部御史入境,取其士什之一而校之,名为观风,二者既非诸生黜陟之所系,而予又以懒慢成癖,辄不与试。独督学试者,于诸生为职掌,其岁考,则诸生之黜陟系焉。非患病,及内外艰,无不与试者。其科考则三岁大比,县升其秀以达于郡,郡升其秀以达于督学、督学又升其秀以达于乡闱。不及是者,又于遗才大收以尽其长。非是途也,虽孔孟无由而长。故予先后试卷,尽出是二者。
试之日,衙鼓三通,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督学衣绯坐堂上,灯烛闱炉,轻暖自如,诸生解衣露立,左手执笔砚,右手持布袜,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至督学前,每诸生一名,搜捡军二名,上穷发际,下至膝踵,果腹赤踝,至漏数箭而后毕,虽壮者无不齿震悚僳,以下大都寒冱,不知为体肤所在。遇天暑酷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