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工艺设计.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纱工艺设计

第一组 人员构成: 衡冲 、葛安香、 杨喆 、张艳玲、 邰秀秧 、姚卓政 、林同成、 杨涛 、梁晶晶、 谢松、 王戈扬、 尚德强 、韩川川 纺制15tex涤/棉混纺纱,纤维性能指标如下: 棉纤维指标:品级2.0,含杂率1%,成熟度系数1.75,含短绒率7%,主体长度31mm,品质长度33mm,细度7500公支,回潮率8.5%。 涤纶纤维指标:细度1.4d,长度38mm,含异纤率1%,强度27cN/dtex 第二组 人员构成: 冉永业、吴哲、曹文静、邢子旋、贾旺、景静、李亚爽、许艳、游兵、赵海枭、金福全、 支中祥 纺制16tex涤纶纯纺纱,纤维性能指标如下: 涤纶纤维指标:细度1.4d,长度38mm,含异纤率1%,强度27cN/dtex 第三组 人员构成: 谭永水、赵凯常、张建、崔成峰、 焦伟、 荆梦轲 、刘杭、 史兵振 、张君兰、 李秀琼、 蒋旻宣、 苗凯杰 、李军伟、查晓蕾 纺制13tex纯棉精梳纱,纤维性能指标如下 棉纤维指标:品级2.0,含杂率1%,成熟度系数1.8,含短绒率7%,主体长度31mm,品质长度33mm,细度7500公支,回潮率8.5%。 第四组 人员构成: 李园平、李海平、刘星君、王鑫、 刘娜 、李梦晨 、柴醒醒 、吴澜涛、 李光辉 、李秋越、 孙莉娜、 马逸平 纺制15tex纯棉普梳纱,纤维性能指标如下 棉纤维指标:品级2.4,含杂率2%,成熟度系数1.6,含短绒率13%,主体长度27mm,品质长度31mm,细度6500公支,回潮率8.5%。 考试及答疑 一、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5月25日(周一),下午2:00-3:40在纺织楼F301答疑。请将作业提前交给班长,在这个时间段班长把作业交给我! 5月28日(周四),晚上6:30-8:10,在纺织楼E112考试。 注意:考试时务必带着计算器! * * * * * * * * * 1.3 前区牵伸工艺 采用紧隔距,小钳口,强控制,重加压原则 (1)前区罗拉隔距 浮游区长度在机器不出硬头下,以小为好,该参数一般不调。 前区罗拉隔距应根据胶圈架长度和胶圈钳口至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来决定。 前牵伸区罗拉中心距与浮游区长度的关系(单位:mm) (1)前区罗拉隔距 (2)胶圈钳口隔距 弹性钳口原始隔距应根据纺纱细度、胶圈厚度和弹性上销弹簧的压力、纤维长度及其摩擦性能以及其他有关工艺参数确定。 纺不同线密度纱时的销子开口不同,线密度小,开口小;纺同线密度细纱时,因各厂所用纤维长度、喂入定量、胶圈厚薄和性能、罗拉加压等条件的不同,销子开口稍有差异。 纺纱线密度 (tex) 双短胶圈固定钳口 长短胶圈弹性钳口 机织纱工艺 针织纱工艺 9以下 3.0~3.8 3.2~4.2 2.0~3.0 9~19 3.2~4.0 3.5~4.4 2.3~3.5 20~30 3.5~4.4 4.0~4.6 3.0~4.0 32以上 4.0~5.2 4.4~5.5 3.5~4.5 胶圈钳口隔距常用范围(单位:mm) (3)罗拉加压 为使牵伸顺利进行,罗拉钳口必须具有足够的握持力,以克服牵伸力。 罗拉钳口的握持力大小主要决定于罗拉加压、钳口与须条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被握持须条的粗细和几何形态。 原料 牵伸形式 前罗拉加压(N/双锭) 中罗拉加压(N/双锭) 棉 重加压、曲面销、双短胶圈牵伸 100~150 60~80 摇架加压、弹性销、长短胶圈牵伸 100~150 70~100 棉型化纤 摇架加压、弹性销、长短胶圈牵伸 140~180 100~140 中长化纤 摇架加压、弹性销、长短胶圈牵伸 140~220 100~180 前区罗拉加压常用范围 1.4 细纱捻系数的选择 根据成品对细纱品质的要求,综合考虑、全面平衡。 常用细纱 品种捻系数 1.5 锭子速度 细纱机锭速的选择与纺纱特数、纤维特性、钢领直径、钢领板升降动程、捻系数等有关。 纺涤棉纱时,锭速可比同特数的纯棉纱高些。 中长化纤因纤维较长,其锭速可低于纯棉或涤棉混纺纱。 细纱机纺纬纱时的锭速可较纺经纱的高些。 纺制纯棉粗特纱时,锭速为10000~14000r/min;纺棉中特纱时,锭速为14000~16000r/min;纺细特纱时,锭速为14300~16500r/min;纺中长化纤时,锭速为10000~13000r/min。 1.6 钢丝圈选择 钢丝圈型号 配用钢领型号 适纺纱线密度(tex) G PG2 58.3~97.17(棉) 0 G0 F0 PG1 20.82~32.39(棉),12.96(涤棉) 6802 6903 BU 20.82~32.39(纯腈纶和涤棉混纺) BK GS 20.82~32.39(棉) C0 PG 19.43以下(棉和涤棉混纺) RSS ZB—1 ZM6,ZM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