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过程日记选录.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测过程日记选录.doc

观测过程日记选录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小学 陈钦钦 李宛纯 高洁 辅导教师: 杨建庄 人工招鸟中发现问题 时间:2009年03月07日 星期六 记录人: 陈钦钦 李宛纯 高洁 为了给小鸟营造一个家, 我们发动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几十个人工鸟巢。陈钦钦、李宛纯、高洁等当时对人工鸟巢不太了解,我觉得可能就是街上看到的那种三菱柱形状横过来,两边开口的那种东西,所以当时就拿稍微硬一点的纸壳照着那样做。直到要悬挂人工鸟巢的时候,兴奋的孩子们才发现谁都没有准备好悬挂鸟巢的工具。最后,他们干脆选择了枝桠低矮的树,爬树将它们挂在树杈上(图2)。同学们将自制的“鸟巢”挂在树上,陈钦钦、李宛纯、高洁等一群同学期待着小鸟能够搬进新家,所以隔三岔五她就到小树林里去看一看。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小鸟在里面怎样生活呢?哪种人工鸟巢,小鸟住起来最舒服呢?然而整整一年过去了,结果让我们很失望。林子里虽然有许多鸟雀,却没有一只愿意在同学们安放的“人工鸟巢”里停留。同学们决心通过野外观测来调查研究人工招鸟问题。 借助高科技手段观鸟入住也是一个创举 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星期日 记录人: 陈钦钦 李宛纯 高洁 要想深入人工鸟巢,观察鸟儿的秘密生活,好像不太现实。观察野生鸟类,动物学家要连年累月,风餐露宿、运用跟踪器等先进设备来进行。如今,一群小学生赤手空拳,仅以有限的时间来解密人工鸟巢,观察鸟的生活习性,确实有些像是天方夜谭。“科技辅导员杨建庄老师指导我们研制的红外鸟巢探测仪,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是第一次利用高科技手段对鸟巢入住率进行测试的有益尝试,祝贺陈钦钦、李宛纯、高洁同学本次试验圆满成功。”我们的导师赵学敏、傅桐生、聂梅生、范强东也对我的探测仪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说:“你们的创意新鲜,利用现成的人体热释探测仪原理,嫁接到鸟巢探测仪中,手段先进,符合发明规律,有推广价值。” 选用数字观测设备(研究方法创新)发挥了最大优势 时间:2009年04月19日 星期日 记录人: 陈钦钦 李宛纯 高洁 ??由于我们有数字技术,所以很快我们就把数字技术用在了鸟巢的考察上了。我们把一般人用于网上可视聊天的镜头用在了鸟巢的考察上。经过28次试验改进,我们终于用数字技术看到并拍摄到了鸟巢的内部。王老师又请来了更多的专家,专家们兴奋地左看右看,又是询问又是拍照的,他们一直采用的办法是登梯子爬高,或者给鸟巢做一个可活动的盖子,用长竿子绑上小镜子。顶开箱盖,用小镜子反射巢内情况。现在我们的数字技术给了鸟类学一个新的又好又快的方法。专家们最后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截止目前,我们持续观察了一年六个月,发现一些大山雀、北红尾鸲和白眉姬鹟等五种野生鸟类住进了新型人工鸟巢,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我们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坚持每个月前往绿色庄园 濮上园 黄埔林场 濮阳森林公园长城脚下,繁殖期更是每周去两次。不但我们累得肩膀疼(背电脑包压的),胳膊疼(连续长期举探竿累的),连电脑皮包都断了四次了(孔子才韦编三绝),电脑也坚持不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工作强度了(我们称为皮包四绝、电脑乏力)。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探测,累计67次,2755个次的考察,拍摄人工鸟巢内部图片4269桢。我们得到了入住繁殖率达到87.50﹪的破历史记录的辉煌战果。在专家鉴定会上,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图为证,我们不会认可这么高的入住率。我们不但初步解开了困扰我们五年的谜团,并且通过对人工鸟巢内部图片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人工鸟巢的新理论新见解新假设,对许多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我们提出了“中学生离科学家有多远?”的课题。得出了随时注意发现问题,留心实践,虚心求教,坚持观察,不怕吃苦五条成为科学家的早期准备条件和许许多多科学家应具备的品质。我们的故事被收进了国家信息教育白皮书。我们2009年4到9月拍摄到了40个鸟巢中的44窝小鸟从筑巢下蛋孵化育雏到幼雏长大飞走的全过程。为什么40巢出了44窝?原来有9个巢实现了一巢两次繁殖。35个巢有繁殖现象,35加9,就是44窝了。 野外考察第一次见到鸟儿入住人挂鸟巢 时间:2009年04月24日 星期六 记录人: 陈钦钦 李宛纯 高洁 两天过去了,虽然大家做了许多工作,可还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小鸟没有入住。   有一个同学一直拿着录像机走在前面。忽然她给我们招手,我们以为是让我们“别出声”,就没出声地继续往前走,没想到走过去了,那小鸟就“噌”地一下飞出来了。 这是陈钦钦、李宛纯、高洁四年来第一次看到小鸟从人工鸟巢飞出来,她兴奋极了。看来人工鸟巢是能被野生鸟接受的。陈钦钦、李宛纯、高洁他们又蹲守了二十多分钟。小鸟又出现了,也许是惦记着鸟巢里的蛋或雏鸟吧,小鸟开始频繁地进出人工鸟巢。

文档评论(0)

尐丶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