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与有效性提问例谈-中华沟通障碍教育学会
聾校低年級語文課堂有效性提問例談 趙蓮紅 江蘇省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 摘要 : 聾校低年級 聽障學生 提問 有效性 提問,是教師有目的地設疑以引起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的一種教學手段,其目的是引領學生進一步發現問題、走進問題的縱深,並最終解決問題,從而攀向思維的新高。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它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新課程理念下,聾校傳統“師問生答”式的語文教學模式開始被一些教育界有識之士進行了反思和矯正。課堂上教師注重提問的方式、方法,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已經在新課堂上蔚然成風。 聾校語文第三冊教材第八課,是聽障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看圖學句類型課文,在這以前學習的課文類型是看圖學詞。如何幫助聽障學生儘快地找到這類課文的學習方式,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呢?誠然,教師發揮良好的主導作用,激發起聽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關鍵。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下面,以聾校語文第三冊教材第八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談談筆者在課堂教學中追求有效性課堂提問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想法。 一、找到知識生長點,增加提問的有效性 這篇教材共有兩個句型六幅圖畫和六個句子,前三幅的句型是“什麼又怎樣又怎樣”,後三幅是“什麼比什麼怎樣”的句型。(“王軍比田立高。”“乒乓球比皮球小。”“冬天比秋天冷。”三個句子是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顯然,課文裏兩個句型之間沒有聯繫,但是筆者發現與前面學過的第二課卻存在著相關聯繫。(第二課的內容是“冷熱、高矮”等一組反義詞和一個句子“姐姐高,妹妹矮。”) 新知的獲得離不開原有的知識基礎。聽障學生由於聽力障礙,使得他們遺忘率明顯高於健聽人,新舊知識的聯繫能力也遠遠不及健聽人。故筆者在復習導入環節,設計了如下兩個問題: 1.願意和老師做個遊戲——反義詞對答嗎?(大、 高、 冷、多、 長、 新、 厚、粗) 2.誰能看圖用“什麼怎樣,什麼怎樣”的句型說兩個不同的句子呢? (①姐姐高,妹妹矮。 ②冬天冷,夏天熱。 妹妹矮,姐姐高。 夏天熱,冬天冷。) 遊戲是聽障學生喜聞樂見、樂於參與的一種教學形式,以遊戲的形式復習反義詞既活潑又有趣,課一開始就抓住了聽障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不知不覺地從課間的嬉戲情緒吸引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上來,實現情緒的自然過渡,為整堂課的有效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誰高,誰矮;誰矮,誰高。”等句子的復習,為本節課學習“王軍比田立高。”等句子做好了鋪墊。教師善於找到聽障學生已有的相關的知識,以此為新知識的生長點進行提問的設計,有的放矢,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據聽障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增加提問的有效性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關於發生認識論的研究,揭示了個體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按照感知運算水準、前運算水準、具體運算水準、形式運算水準順序發展的特徵。聽障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總是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由喜怒哀樂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複雜情感。聽障學生掌握語言的規律,則是首先從整體感知,再從字詞、短語、句子、段落去理解,然後再回到整體進行把握。 平時的教學中,筆者遵循聽障學生心理發展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語言的特點,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法指導。新授伊始,筆者設計的提問是:“小朋友還記得我們以前是用什麼方法來學習課文的嗎?(看看、想想、說說、讀讀、背背、寫寫)”看看,指仔細觀察圖畫和生字詞句;想想,指圖文對照來理解意思;說說,指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對新知內容的理解;讀讀,指借助拼音讀准字音(包括將詞語和句子讀正確);背背,指將新學的詞語或句子的手指語和手勢語進行練習和記憶;寫寫,指對生字的字形進行書寫。通過日常訓練,聽障學生已經逐漸形成學習自動化,他們用已經領會的學法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自覺地學習,課堂有序節奏緊湊。課堂上筆者幾乎不再需要花費心思和時間去組織教學、策劃銜接,真正做到了用好課上每一分鐘。 課本上圖畫是皮球在前,乒乓球在後,句子卻是“乒乓球比皮球小。”與聽障學生觀察的順序不一致,有些聽障學生顯得很困惑。為此筆者相繼出示了圖畫和句子後,設計的提問是:“哪一個是乒乓球?哪一個是皮球?”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從學習詞語 “乒乓球”(是生字新詞)和“皮球”(新詞)入手,通過出示實物乒乓球和皮球相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乒乓球比皮球小”的概念,糾正了圖畫和文字順序上不一致帶來的思維障礙,從而幫助聽障學生建構起正確的句子概念。 三、利用身心發展的互補性,增加提問的有效性 心理學上認為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如失聰者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機體各部分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