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doc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学科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究生) 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 2010年02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 3 二、培养目标 3 三、培养标准 4 四、课程体系 4 五、企业培养方案 8 六、工程经历师资落实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本科专业教学规范,结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海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本培养标准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使学生在达到通用工程类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本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 本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航天、航空、民航技术等重要国民经济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学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具有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等专业领域深入、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本专业领域飞行器(包含航天器与运载器)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工程素养,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本毕业生能到航天、航空、兵器及其它国防单位从事飞行器设计工程,包括总体设计、结构设计、结构动力学、飞行力学、气动特性计算、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应用工作,以及国民经济中其它有关部门的设计技术工作。本 修业年限:2.5年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2.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本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航空、航天、民航工程实际,着眼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飞行器总体设计 Conceptual Design of Flight Vehicle 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技术 航空、航天综合体作战效能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及软件系统 飞行器生存力技术 计算机辅助飞行器综合设计 先进飞行器概念研究 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 7.飞行器先进设计方法研究 飞行器结构设计 Structural Design of Flight Vehicle 飞行器结构综合优化设计 结构完整性评估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智能结构设计技术 非定常气动力特性研究及各种气动弹性问题,气动弹性结构一体化设计 飞行器结构动态设计 计算机辅助飞行器结构设计 飞行器结构、机构可靠分析与设计技术 9.飞行器结构非线性分析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Flight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Flight Vehicle 飞行器的性能、轨迹与仿真 飞行器的稳定性与操纵性 飞行控制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控制律设计 飞行品质与飞行模拟 飞行器建模与辨识 大迎角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律设计 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主动控制与实验技术 智能飞行器主动控制技术 空间飞行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10.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11.再入式飞行器动态特性分析与轨迹优化 12.组合导航与复合制导 13.交会与对接技术 14.飞行器组网与编队 飞行器系统工程与仿真 Flight Vehicle System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飞行器突防与效能分析 飞行器可靠性设计 飞行任务规划与能量管理 多飞行器协同飞行、控制与应用 反导与反卫技术 先进导航、制导系统与最优化轨迹设计 飞行器仿真与验模理论 飞行器虚拟样机 飞行可视化与故障模拟 空天飞行器系统与技术 Aerospace Flight Vehicle System and Technology 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深空探测与星际航行 亚轨道飞行器及应用 高空无人飞行器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空间攻防与对抗技术 3.课程体系、学分及课程学习要求 总学分数28~34,其中公共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至少5学分,专业基础课至少6学分,专业课至少9学分 公共课(8学分,必修)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分 开课时间 考核方式 13M001 科学技术哲学 54 2 1,2 考试 13M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1,2 考试 13M003 英 语(一外) 180 5 1,2 考试 02M900 专业外语 40 2 3 考试 基础理论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5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分 开课时间 考核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 1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 2 考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