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的复习
课前检查(6分)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 。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4、天下云集响应 。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死,为天下笑者,何也? 。 文言文复习(二) 文言虚词的复习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古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根据《考试说明》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十五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那么,除了掌握这二十个虚词的常见用法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解题技巧来轻松应考。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虚词的常考题型。 2、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一般规律,掌握准确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常考题型 一、选择题 两组比较选出用法和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二,翻译题 文言虚词虽灵活多变,但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总结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并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梳理文言虚词的学习方法: 一:积累归纳,比较异同 二:借助语境,合理推断 三:特殊现象,灵活使用 一、把握词性,辩别用法。 即根据某一虚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差异来掌握虚词用法的方法。 请分别说出以下句子中以的用法(词性)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2、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以勇气闻于诸候。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方法总结: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 连词 连词 连词 连词 介词 介词 介词 请分别指出以上句中因的用法(词性)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我欲因之梦吴越。 4、因拔刀斫前奏案。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方法总结: 据其后词的词性判定。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 介词 介词 介词 连词 连词 另“之”、“者”“且”也可使用此法判定。 “之”前如为动词,多做代词;“之”前如为名词,多做助词。例:死伤者少百余人,好之不厌 甚矣,汝之不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者”前如为动词和形容词,“者”多要翻译;“者”前为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者”不需要翻译。 eg: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且”前后的词如词性一致,则为连词;词性不一致,为副词。例: 卿但暂还家,吾今 且报府(副词,暂且) 河水清且涟漪(连词,又) 学以致用 (2010四川卷)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答案:B 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项都是……的人;D项都是副词,将要。故选B。 即借助虚词在语法结构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来分析推断文言虚词的具体用法。 例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3、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根据结构,确定用法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