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日,女生當家:《霞飛之家》與《我就這樣過了一生》的和敘事策略探索小說與電影的跨科際整合,一直是敘事學家所關注的議題之一,而諸多的台灣文學電影中,值得我們如今反思的小說和電影文本,其一即是蕭颯的《霞飛之家》與《我這樣過了一生》。畢竟就互文性而論,兩作都悠悠地敷演著1949年之後,離散於台灣社會底層的大陸人之掙扎與滄桑。而貫穿全文的就是矢志向上提昇、拒絕向下沈淪的大陸女子桂美,她受上海霞飛路一片繁華的感召,于台北追夢,一手打造了專屬自己侯家的餐廳「霞飛之家」。其實在國府方才播遷來台、風雨飄搖,泛眾尚「不知有明日」的動盪之際,流寓於表姊違章建築家裡的桂美,一路吃盡苦楚,堅毅衝破叢叢路障,如此的「起家」似乎是蕭颯為家國的蛻變和彼時台灣的經濟奇蹟,勾勒歷史,苦心孤詣地要捕捉的集體記憶。而兩作統一運用類推法,首尾一貫,以古典的二元對立與平行類比為主要的敘事策略之一,極有效率地將人物、情節、場景/場面調度,環環相扣起來,一如敘事學家的場景論述,再運用重複出現的小說/電影敘事元素:物件(首飾、牛肉飯)、古典音樂和人物特質,來分別暗示兩作的母題和理念。雖然其間敘事元素之建構,兩作或有互文與增刪,用以託付母題的各異其趣,只是,作中男生另有寄託,由是,今日,女生當家,然則,明日呢?即使兩作都以開放的結局收場,最終「霞飛之家」和桂美、正芳薪火相傳,其展現的精神、與時俱進的一步一腳印,如今以敘事理論精讀、審視,究其理念與敘事策略,依然另有可觀之處。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系副教授
摘要
本文以李翰祥、白景瑞和宋存壽三位導演的作品來做比較。
李翰祥是華人導演中電影作品確確實實攻略了兩岸三地的人物。三十年的導演生涯,為華語電影一次又一次注入活力,開拓華語電影的多種類型。本文要專注在華語電影中最傳統的類型、審視李翰祥在台拍攝的文藝片,《冬暖》(1967)。
《再見阿郎》讓白景瑞跳脫他在中影及大眾比較中產、偏喜劇的題材,總算得以處理小人物、邊緣人、勞工階級的故事。它超越了「健康寫實」;故事不再有健康美好的結局。影片也不多做商業討好的包裝:放棄加注如《今天不回家》及《家在台北》(1970)流行歌曲式的主題曲。《再見阿郎》是白景瑞嘗試新寫實風格的作品。
宋存壽,一位在七○年代,除了《庭院深深》,還拍出了經典的《窗外》,可說是瓊瑤片的代表導演, 宋氏作品實在不怎麼健康寫實。宋存壽的平實、寫實是一種「不載道的言情」。王墨林認為,「宋存壽的寫實與李行、白景瑞所不同的是一種自然與匠氣之差」(40)。王墨林及聞天祥甚而在宋存壽的樸實中看到了「畸零」、看到了「台灣電影的性啟蒙」。這些特質也就是宋存壽作品相當適合做為研究瓊瑤電影與寫實主意精神的原因。
今昔對比的時空流轉—阿盛《萍聚瓦窯溝》日常敘寫的存史意義
黃雅莉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摘要
文學必然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所謂的「歷史」只有進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挖掘出特殊的能量。歷史的全部演變彷彿是為了奔赴一個最終目標,就是讓人們更好的生活,透過對日常生活的書寫與研究,必然可以還原歷史的內涵。本文以阿盛於2012年底出版的《萍聚瓦窯溝》為本,解讀其日常生活敘寫的精神內涵和存史意義,分別從鄉土、歷史、文化三個面向來考察,以見阿盛散文,從鄉土的角度,再現傳統的人文風情;從歷史的角度,善於捕捉正史所忽略的細節微光,從中演繹真實人性;從文化的角度,阿盛以自己的家鄉新營、中和永和為考察,體現了都市與鄉土、現代與傳統之間的文化連結。阿盛以日常生活的直面書寫為遠去的鄉土文化與人性人情留下紀錄,當農村漸行漸遠,但鄉土的品格與精神卻以越來越清晰的姿態立在我們面前,啟發我們對往昔人情與文化傳統的深思,尋回那些在世代變遷中,被我們所忽視或遺忘的價值。
總之,《萍聚瓦窯溝》就是一部1950年以後至今台灣人生活的心靈史,對戰後的新生代而言,它是一座銘記台灣歷史的航標,指引著人們面向遠方,也召喚著人們回歸家園。時空的流轉並不完全是消極的,這並不僅是從新舊更替的角度著眼,更重要的是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係著眼,過去並不是一片空白,而是現在擁有的憑藉所在。
關鍵字:現代散文、鄉土、阿盛、戰後新生代、日常書寫、存史
魯凱族霧台部落文化景觀變遷
巴清雄/Rungudru Pacekale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原住民文化脈絡與所在環境有密切的關連性,而環境變化除了受制於自然律動變遷影響,譬如現在的極端氣候變化,造成地貌、生物多樣性的變異也受制於國家政策、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及人為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環境的變異也迫使住在其中的原住民族人透過祖先流傳的傳統知識在外部與內部逐步改變、適應以維持文化脈絡的發展。這些文化脈絡產生的變化,異族試圖透過研究、媒體、文字或圖像將產生的有形、無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