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厌学心里的影响与对策之我见
农村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厌学心里的 影响与对策之我见 怀远县君王中学 年四久 农村家庭环境这一较为特殊的原因,导致很多初中学生产生厌学心里。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了“三怕“”三恨“即”怕进课堂,怕作业,怕考试“,”恨书本,恨老师,恨学校“经常旷课逃学,甚至完不成义务教育而辍学。长此以往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下滑,危及国家人才战略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考取北大、清华的农村学生由30%下滑至10%左右。笔者对所在学校(农村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产生的厌学心里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现分析如下。 一 父母受教育程度 我们知道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 的优劣。父母的言行有意无意之中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青少年心里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期望值过高 一部分家长期望值过高,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得到或者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愿望,都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孩子懂事时就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读书观。父母亲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把学习当成孩子的唯一任务,特别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后,可以说孩子整日以书为伴,牺牲了所有的双休日、节假日,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一切个人兴趣爱好都要舍弃。笔者2012年所任教的班里有一位男孩,自幼聪颖,从初一到初三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学生,他的父母因为当年家庭贫穷读到高中没有机会考大学,故此这位爸爸对儿子的期望值高 ,压力也就大,给孩子定的中考唯一目标是省示范高中。在父母的高压下,孩子当年虽然考取了重点高中,但由于初中三年的心理压力太大,到了高中厌学心里终于爆发,一提到学习他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诋里,高一第一学期没有读完,便休学回家治疗去了。 (2)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蔓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虽然从事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但月收入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七、八千元,比起死守几亩薄地的收入来得多来得快,导致部分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认为只要识几个字跟父母进城打工,每月能挣几千元,这样使孩子的积极性下降,成绩下滑。而下降的成绩又反过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此恶性循环。2014年春节的一次家访中,一名学生家长竟然说:“唉,我没有办法,让他读到暑期就算了,带出去打工。”这名学生家长持这样的态度,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悲哀,这名家长身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无能,让人十分心寒。 二 父母忙于工作 现代社会的生活快节奏,也给农村生活带来悄然的变化。使农民朋友忘记了农闲,能出去挣钱的家庭不剩一人。大人整日忙于挣钱,忙于生计,严重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使一部分孩子产生了厌学心里。 (1)隔代教育的缺失 因多数父母不在家,照管孩子的责任也就落在了祖辈身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辈由于年龄及时代背景等原因,与孙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上有着更大的差异,很难在两代人之间有顺畅的、有效的沟通,而不少祖辈为减轻经济压力,还得重新又当爹又当娘,下田劳动之余还要从事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而祖辈对孙辈的照管不过体现在让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受到的实践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几乎为零。方法失当,加上家务繁重,使得隔代教育几乎是失败的教育。 (2)“奖励”教育过了头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家庭越来越多,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奖励”教育被引入家庭教育之中。有的家庭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资生活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造成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下滑,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部分家庭(据笔者掌握的数据是相当一部分),对孩子的学习实行“重奖”、“重赏”,2012年秋,我班的一名男生,其父母在当地街上开办一所私人诊所,由于医术高,服务态度好,其收入也颇丰。父亲就跟孩子说,成绩在班级前十名,奖励一千元,考取省重点高中奖励一万元,奖金有孩子自由支配。这种“奖励”教育使孩子手里有了大量的金钱,该生在节假日约上小伙伴外出进行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活动,上卡拉ok、下馆子、进网吧等。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抛弃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3)父母关爱太少 有些父母受心理和生活压力影响,对孩子缺乏耐心和细心的照顾,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或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心理上的疏导。在回答“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一题时,有 .82%的孩子持否定态度。 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