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龙吟史月凤教师版本017
水龙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等第:________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词作的语言并能赏析本词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把握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咏物词。章质夫,福建蒲城人,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在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公元1081年初夏(史料记载为神宗元丰四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写作时间定为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 2.章氏原作解读 (1)章质夫词见书本p73注释① (2)章词解读---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子,写得很细腻。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因为柳树与留恋、挽留谐音,所以柳便被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披上了一层伤感的外衣,而柳絮 又有纷纷扬扬的特点,所以柳絮即杨花也便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被吟咏。 二、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像花又非花,无人怜惜,飘扬坠落远离家。被抛离乡倚路旁,仿佛无情细思量。柔肠婉曲又受伤,困倦迷离娇眼合不上。梦魂随风行万里,飘飘忽忽追情郎,抬头只把黄莺望。不怨此花飘殆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难依旧枝风无情,天亮风雨过,不知落花在何处,池中碎萍到处浮。三分春色俏姿容,二分化作尘与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细细看,非杨花,却是点点滴滴离人泪。 三、文本探究 1.赏析“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明确:①定下咏物词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情。②反衬手法,正是于“无人惜”处,暗暗逗出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 明确:①“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的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②“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用典)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花人合一,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 3.张炎《词源》评此词“后段愈出愈奇”。奇在承上片“惜”字意脉,借追踪杨花,抒发了一片惜春深情。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深情的? 明确:①“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以落花陪衬杨花。令人抱恨的不只是杨花飞尽,而且落红满地,一春花事已了。“不恨”是曲笔传情,不恨即恨。②“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此几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 4.赏析“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份流水” 明确:一种奇妙想象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二分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 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 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 5.赏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明确: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四、合作探究 1.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1)比原作立意更高。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 构思奇妙,从虚处着笔,虚实结合。以惜春、惜别的感情为统率,以物拟人,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