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统一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统一性 美国学者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一文中充分阐述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文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这方面,学界特别强调文学和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以及其他诸多学科相交叉。出于对学科边界模糊的担心,学界对跨学科的限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学与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人所共知,但对文学和科学的交叉研究,“至今也没有一个被学术界一致认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本文以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的“仙乡淹留”故事范型与近代以来物理学相对论具有内在同一性为例,探讨文学直觉思维和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内在统一性。   一、世界文学中的“仙乡淹留”范型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列举和“仙乡淹留”相似的民间故事50多则,证明它体现了遍布世界的民间故事范型。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法,这一故事类型可以对应AT分类法第七部分“河神与人”中的第103“仙乡淹留、光阴飞逝”。根据美籍华人丁乃通先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分类,则应归属于471A“和尚与鸟”:一个人上山(1)听到孩子唱歌;(2)看到两个男孩、老头或妇女下棋。(3)当他回到他放工具(水桶、斧子等)或马的地方,他看到他的工具已经腐朽,或他的马已死。当他到家时,他发现已经过了许多年,或甚至已有几代孙子了。   中国“仙乡淹留”叙述多集中在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如《述异记》中《王质》的传说:   信安县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魏晋多篇小说反映了这样的主题。如“刘晨、阮肇共人天台山,遇二仙女”,“食胡麻、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遂宿焉,遂停半年”。后刘、阮离开,“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在”。从开篇提到刘、阮于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入山,回乡后又于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复去,推算便知山中方半年,人世已三百多年了。   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也有极为相似的叙述:   采药石之人入山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楼琼宇,宫观异常。乃见众女,霓裳冰颜,艳质与世人殊别。来邀采药之人,饮以琼浆金液,延入璇室,奏以箫管丝桐,……而达旧乡。已见邑里人户,各非故乡邻,唯寻得九代孙。问之,云:‘远祖入洞庭山采药不还,今经三百年矣。’其人说于邻里,亦失所之。   概括此类叙述,我们得知,仙凡两个世界是互相隔绝的,一旦时空隔离被洞穿,“时间差”立即消失,就会发生活人“蝉蜕”、斧柄“烂柯”、“无复时人”等巨大的时空错位。《搜神后记》卷1关于袁相、根硕的叙述就典型记录了这样的悲剧事实:   会稽剡县民袁相、根硕二人猎,经深山重岭甚多,见一群山,羊六七头,逐之。经一石桥,甚狭而峻。羊去,根等亦随……有山穴如门,豁然而过。既入内,甚平敞,草木皆春。……潜去。归路,二女已知,追还。乃谓曰:“自可去。”乃以一腕囊与根等,语日:“慎勿开也!”于是乃归。后出行,家人开视其囊,囊如莲花,一重去,复一重,至五尽。中有小青鸟,飞去……后根至田中耕,家依常饷之,见在田中不动,就视,但有壳如蝉蜕也。   同类的叙述在宋代传奇《桃源三妇人》中是这样的:玉源再三告诫陈纯“慎无入南轩,当不利于子”。陈纯好奇心太强,不听劝告,偷偷地潜入。结果“呕一卵于地,化为红鹤飞去”,仙女见状,斥责陈纯:“不听吾戒,今不能救矣,莫非命也!后三十年当复此来,宜内养真元,外崇善行。”   前述传说中,仙境的时间都比凡间慢。所以回到凡间以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故去,所遇尽是后人。但袁相、根硕所到的异境却不那么走运,他们到的异境时间流速显然比人问快。仙人为了弥补两人年岁老迈,行将辞世的时间损失,所以特意给了他们腕囊,试图控制“时空差异”给两位凡男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他们的家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开视其囊”,被机关挽留的“时差”瞬间启动,于是家属只剩下到田间搬回根硕僵尸的机会了。这一叙述的意义在于:该类叙述并不是仙家杜撰的天长地久、青春永葆的虚幻故事。因为“仙乡”时间有快有慢,具有口述“事实”的性质。   最早粗具轮廓地阐释“仙乡淹留”口头叙述传统,并使之文学化的典型,当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魏晋之际,这类“仙乡淹留”口头叙述转化为传说,流行于荆湘,且当时据此题材“闻而记之者不止渊明一人”。   孙逊认为中国“仙乡淹留”范型包括“东汉时已在民间流传的‘误入仙境’和‘仙人下凡’两种基本框架”。笔者认为该范型背后隐含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即异境神秘可遇而难求;神奇仙洞救世传说;与仙人游赋诗、获赠物或服食仙境食物;仙境时间“天长地久”;仙凡之间有时间差,

文档评论(0)

xDpBSTop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