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ocVIP

浅析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oc

浅析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一、“童心审美”教育阶段   从日本归国后,丰子恺的以“审美童心说”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思想逐步成型。这一时期,他在各个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师,积极宣扬自己的教育主张。1927年起,国内时局动荡,矛盾尖锐复杂,知识分子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未来感到迷茫。丰子恺既不愿投机革命,随波逐流,也不想奋起斗争,内心十分矛盾。他在精心营造的“桃花源”――缘缘堂里享受创作之乐与天伦之乐,通过孩子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笑声来冲淡堆积在他心头的愁云惨雾。在终日与儿童们的嬉戏中,丰子恺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意识到儿童世界的广大自由,认为大人自以为是地嘲笑儿童童稚的痴态乃是一种偏狭的行为。他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①他在缘缘堂执笔的《告母性》一文,歌颂了儿童本真的天性:“他们没有目的,无所为,无所图。他们为游戏而游戏,手段就是目的,即所谓‘自己目的’,这真是艺术的!他们不计利害,不分人我,即所谓‘无我’,这真是宗教的!”②在他看来,儿童的这一点心是纯一无伪、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厌弃成人世界的虚伪势利,臣服于童心的高贵纯洁,因此总是热烈地赞美童心、歌颂童心。同时他知道儿童的黄金时代有限,童心会因为经历复杂的世事而渐渐丧失,变得虚伪而顺从。对此,他给出例证说:“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③在他眼里,大人的生活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生活,孩子们的生活才是“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成年的大人个个是从那天真可爱、广大自由的儿童世界里过来的,由于缺少必要的培养、保护,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童心,出于贪婪、学会倾轧、变得虚伪,最后沦为凡庸的社会群体,终日为了追逐名利而丧失本性。因此丰子恺奋力呼吁:“这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最高贵的心,极应该保护、培养,不应该听其泯灭。”④丰子恺在《告母性》中初次明确表示“要收回这赤子之心,用‘教育’的一种方法。故教育的最大使命,非在于换回这赤子之心不可”。在他看来,“其能庶几仿佛于儿童这个尊贵的‘赤子之心’的,只有宗教与艺术。故用宗教与艺术来保护、培养他们这赤子之心,当然最为适宜”。换句话说,就是要以艺术教育和宗教精神来涵养童心,“使成人之后,能动地拿这心来观察世间,矫正世间,不致受动地盲从这世间的已成的习惯,而被世间所结成的罗网所羁绊”。⑤   丰子恺寄希望于通过艺术来回归人们的童心,他的音乐教育中有突出的两个特点:一、十分注重儿童音乐教育;二、不过分注重技法,而是通过对音乐的了解涵养人性、修养人格。也就是从这时起,他确定了自己音乐教育的大致方向,阐明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怡情养性,涵养童心。他写下了大量的音乐读物,语言通俗流畅,贴近生活,为儿童及大众音乐爱好者带去了音乐的福音。   二、战时“大众文艺”思潮   抗战开始后,丰子恺率全家老小辗转流徙,他于1938年3月底到达武汉,4月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报《抗战文艺》编辑委员,从此更加重视抗战文艺的普及工作。他认为:“在国家存亡危急的今日,对于艺术不宜过于严格地批评。只要不妨碍抗战精神而具有几分价值的,我们都应该容纳或奖励。让它们多多益善地产生。”⑥丰子恺根据自己对各种文艺形式的特点的分析,认为漫画和音乐最易普及,于是格外提倡。⑦他认为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可以作为抗战文艺的“主力”。⑧对于抗战歌曲的乐曲与歌词,他不仅注意其形式要便于普及,而且注意其内容要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乐曲方面,他推崇“近于朗诵式”的“宣叙风”,“唱的个个字眼都听得清楚”;歌词方面提倡不但要有强烈的战斗性,还要有很高的艺术性。在这时,他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曲高和众”的思想,认为好的音乐必须是民众都能听懂,都会喜欢的。   在这一时期,在文艺界产生了一场论战,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大众文艺的价值问题。“左联”和进步文化界提倡文艺大众化,却遭到了另一派资产阶级文人的非难。“第三种人”苏汶鄙夷连环图画和唱本是“低级的形式”,产生不出好作品,也产生不出托尔斯泰和弗罗培尔那样的大作家。⑨林语堂将大众文艺称作“杭唷杭唷文学”,把主张用大众文艺宣传救国的人叫做“新卫道派”。对于这些言论,“左联”及进步文化人士给予了有力的驳斥。鲁迅肯定了大众文艺的艺术性及生命力,他为连环画驳斥到:“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里面了。……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⑩   在这场论争中,丰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