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传统
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传统 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传统 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首先要从大众媒介的产生与新闻报道的兴起说起。因为,新闻和文学的载体都离不开传播媒介。现代传播媒介也就是机械印刷时代的报刊,催生了以晚清报章体、五四白话文为起点的近现代文学。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报纸上,除了刊载新闻的版面以外,还出现了刊载文学作品的副刊版面,因此,副刊版面上的文章大多是文学作品,由于都出自报纸,新闻和文学自然是近邻,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相互影响成为必然。于是,新闻与文学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在社会变革、文化转型、革命斗争、文学发展的需要下,副刊文学蓬勃兴起,以至20世纪初出现刊载文学作品的四大副刊、20世纪末出现散文热,也涌现出当代文学史上一大批文学家及他们创作的若干文学精品,社会新闻与文学写作结缘便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 一 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传统之体现 1.副刊文学与正刊新闻相呼应,成为对社会新闻内容的整合、延伸及其价值意义的提升 如1909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韩国志士安重根刺死的新闻,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民吁日报》副刊随后发表纪实散文《流血之风云儿伊藤博文传略》;维新志士林旭被清廷杀害,林旭的妻子闻讯后痛不欲生,自杀殉夫,于是《民吁日报》副刊又发表新闻故事《沈氏归天》,对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进行谴责。 再如鲁迅的杂文,大多也是对社会新闻的呼应。他在《伪自由书前记》中说: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因此,在他的一些杂文中,可以看到首都《救国日报》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收集整理上有句名言报载热河实况曰据中央社消息本月九日《申报》载等字样,并且在他的杂文中为了论说有据,还大量直接引用社会新闻。这说明鲁迅的杂文与社会新闻关联密切,是对社会新闻的呼应,也是对新闻内容的延伸、整合和提升。这种依据新闻事件的文学创作传统,从晚清、民国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一些报刊。 2.社会新闻与文学在题材选择、情节结构、语言风格上互相借鉴吸收 从选材上看,如近代李伯元、吴趼人等一批谴责作家的小说创作,尽量援用真人真事,把小说改装成新闻纪实的模样,力图以真实性的小说形式,发挥其抨击时弊、唤醒民众的作用。不仅选材如此,情节结构上也直取新闻事实。如1944年,山东莒县发生平鹰坟事件,基本事实是山东莒县农民魏老头,出于自卫打死了庄姓大地主的鹰,于是庄阎王把魏老头打得死去活来,还硬逼魏老头把仅有的三亩多地卖了,扎纸鸡、纸兔,雇八个吹鼓手,买上棺材,给鹰出殡,同时强逼魏老头披麻带孝、哭鹰爹。中国共产党到来后,发动农民斗争恶霸地主,枪决了庄阎王,捣平了象征地主罪恶的鹰坟。1946年5月28日的《解放日报》和1946年6月11日的《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这条新闻。根据这个新闻事件,作家王力、方纪、萧也牧、秦兆阳都把这个情节用在他们的小说中。只不过,王力的《晴天》是在新闻报道之前的1944年为了宣传八路军镇压恶霸地主而写的,萧也牧的《羊圈夜话》是在新闻报道之后的1946年为了宣传土改需要而写的,方纪的《老桑树下的故事》是1949年为了宣传新中国成立、农民翻身得解放而写的,秦兆阳的《大地》是1982年写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作。四篇小说的情节一模一样:毒打、买棺材、披麻戴孝、送葬,只不过新闻事件中的鹰变成了小说中的狗而已。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的内容由于具有时代性和宣教价值,其人物和事件具有典型意义,因此也符合文学写作的需要,在主题意蕴、情节构造和典型塑造方面,往往被文学写作所采用。在语言风格上,为了适应报纸杂志等现代传媒表情达意和普通大众阅读理解的需要,自晚清梁启超倡导六大革命、五四时期掀起白话文运动以后,文学语言大量吸收通俗化、社会化的新闻语言,广泛运用平实通俗、明白畅达的语言叙事说理,形成条理细备,洗练锐达,雄放隽快,慷慨淋漓 的一代文风。 3.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大家都知道,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或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坏境中的典型人物。(《辞海文学分册》)当然,文学创作上的现实主义,是将客观的态度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观性或能动性结合起来,但不管怎样,生活、事实、现实存在,以及由此带来的感情、感悟、反思、批判,是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本元素。如杂文、纪实散文、报告文学、非虚构小说、新闻创作等,一直大行其道,甚至还出现像刘继明写《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载《山花》2004年第9期)与李锐写《扁担》(载《天涯》2005年第2期)那样,不约而同关注到同一条新闻而使二人小说撞车的现象,直到近年出现底层叙事打工文学写作风潮。尽管文学重复新闻的写法有许多非议,但像《南方都市报》副刊城市笔记里描写世相百态的散文、随笔、小故事,像《恐惧无爱》《中国农民调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