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化 湿 药课件1.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化 湿 药 一、定 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谓化湿药或芳香化湿药。 二、作 用: 1、化湿醒脾和胃; 2、燥湿健脾; 3、舒畅气机。 三、适应证: 1、湿阻中焦; 2、寒湿困脾; 3、脾胃气滞; 4、暑湿、湿温、阴暑。 四、配伍原则: 1、寒湿证—温里药; 2、湿热证—清热燥湿药; 3、湿阻气滞—行气药; 4、脾胃虚弱—补气健脾。 五、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应轻煎、后下。 2、气虚、阴虚者慎用。 藿香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 释名 藿香 因“豆叶曰藿”(《本草纲目》),本品叶似豆类植物的叶,气味芳香,故名。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 [功效] 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芳香化湿,调理气机。不换金正气散。 2、呕吐:调畅气机,化湿、和中止呕。经配伍可治多种呕吐: (1)脾胃湿浊(2)寒湿困脾 (3)脾胃湿热(4)脾胃虚弱 (5)妊娠呕吐。 3、阴暑:外散风寒解表,内化暑湿和中,又调畅气机。如藿香正气散。 4、暑湿、湿温:化湿,解暑。如藿朴夏苓汤。 [用法用量] 5—15克。 藿香、香薷比较 共同点:均源于唇形科而辛香温散,均能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 不同点: 藿香长于化湿和中而发表力弱。且能止呕,故又善治湿阻中焦、湿温、暑湿及各种呕吐。 香薷则发汗解表力强,尤宜阴寒闭暑无汗之证;且能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及脚气浮肿。 鉴别用药 藿香叶偏于发表; 藿香梗偏于和中; 鲜藿香则解暑之力较强;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兰草)地上部分 释名 《离骚》:“纫秋兰兮以为佩”, 佩兰 《本草纲目》云:“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据记载,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埴”。埴,意粘,即头发中积的脂膏又不疏通者(《古医籍词义》)。将本品采置发中,则发不粘膩,故又有“醒头草”、“省头草”之名。 [性味归经] 辛,平。归脾、胃。 [功效] 化湿,醒脾开胃,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芳香化湿醒脾。如兰草汤。 脾瘅,病名。是过食肥甘,以口中发甜为主症的疾病,往往能发展为消渴病。《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其治疗,《内经》提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脾瘅,瘅,是热的意思。脾瘅为脾热之病,即由于过食甘美肥味,导致内热中满蓄积于脾,脾气上溢于口,从而出现口甘之症状,日久可转发为消渴病。 2、阴暑:外散风寒,内化暑湿。 阴暑: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 3、暑湿、湿温:化湿,解暑。 [用法用量] 5—15克;鲜品倍量。 藿香与佩兰比较 相同点:均芳香入脾胃而善化湿解暑,治湿阻中焦、湿温及暑湿等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藿香微温,化湿力较强,且兼发表,又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还能止呕,治寒湿等所致的恶心呕吐。 佩兰性平偏凉,药力平和,又为治脾经湿热之口甜或口苦、多涎之要药。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 1、湿阻中焦:燥脾湿,健脾运。如平胃散。 2、痹证(着痹、热痹):祛风湿除痹。 如二妙散、白虎加苍术汤。 典故.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停饮服苍术圆论证》 予生平有二疾,一则脏腑下血,二则膈中停饮,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苦水,暑月只是右边身有汗, 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间或中病,只得月余复作,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自此一向服数年,不吐不呕,胸膈宽,饮啖如故,暑月汗周身而身凉,饮亦当中下,前此饮渍其肝,目亦多昏眩,其后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 厚朴厚朴或凹叶厚朴干皮、根及枝皮 释名 《本草纲目》:厚朴“其木质朴而皮厚”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肺、胃、大肠。 [功效]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