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 又呈吴郎 教案
引言(略) 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巩县(今属河南)人。世称杜拾遗、杜少陵、杜工部。 读书和漫游时期(712-746年) 困居长安时期(746-755年 ) 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年 ) 西南时期(759-770年 ) 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艰辛悲苦而又坚韧,充分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从切身生活体验出发,对儒家的消极方面也有所批判。比如,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 他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诗史”。 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少陵集》。 (杜甫尤其擅长律诗。律诗格律在平仄押韵对仗上要求严谨,但杜甫的诗作严谨而灵活,不会呆板,今天这首诗歌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二、《又呈吴郎》赏析 (一)写作背景及题解 767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杜甫便写以诗代简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 (请同学们即兴“写”一封信给吴郎,提问。) (二)文本赏析 听录音。你喜不喜欢这首律诗,说说理由。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七字层层深入,两个“无”字颇具反复唱叹之致,写出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 交待邻妇悲惨遭遇开脱怜悯邻妇 2、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承上第二句。宁有此:哪会这样做。指贫妇人打枣这件事。“此”,指扑枣一事。只缘:正因为。恐惧:指贫妇人的害怕。转须亲:是说我们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热。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因为她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宁有此”三字,以反诘句式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出于迫不得已,言外即有无限哀怜。“恐惧”,是对她打枣时心态的合乎情理的揣测,体贴至深。 对邻妇应采取的态度暗示吴郎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表现出诗人体贴同情广大民众的高尚情怀清人吴乔说:“子美于君亲兄弟,友朋黎民,无刻不关其念”(《围炉诗话》卷四)。吴郎插上篱笆明明是为了防止外人偷窃,而诗人反过来却责备老妇人多事,这样写便能不伤吴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见,措辞极其委婉,真是煞费苦心了。戎马,指战乱。其时吐蕃入侵,西北边境不宁。由老妇人联想到整个社会,揭出她的贫穷是由于“征求”,由于战乱。诗人从高处落笔,再次为老妇人开脱,其意仍是要感化吴郎。由于官府征收各种赋税,使老妇人穷得一贫如洗,她便常常来向诗人诉苦。老寡妇的不幸遭遇,使诗人进而想到战乱中更多的流离失所的民众,忧伤至极不禁热泪滚滚,沾湿了衣襟。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请你不要太小气了,当此万方多难、民不聊生之际,对这样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寡妇,为何还吝惜几颗枣子而不救她一命呢!诗人在瀼西和东屯时,除了“枣熟从人打”(《秋野五首》其一)之外,他还“药许邻人斫”(《正月三日归溪上……》),“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可以说,正是这种无时无刻不关心黎民疾苦的崇高精神,才使得一部杜诗如此的激动人心而千古流传。一到瀼西“便插疏篱”的吴郎,在读完心忧天下、胸襟博大的长辈的这首诗柬后,应该感到惭愧,也当有所感悟吧!全诗用意恳切真诚,措辞委婉含蓄,语言平易质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课堂小结 《又呈吴郎》以诗代简,劝说吴郎不要阻止老妇人打枣,既体贴老妇人的处境和心境,又关照吴郎的心情和面子。语淡意厚,委婉周到,处处体现出诗人一贯以来的仁民爱物、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千载以后读来,仍能感动人心。 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的委婉与艺术性。 课外阅读:阅读杜甫的诗歌选集,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 11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