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民歌源流考.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州民歌源流考.doc

高州民歌源流考   [摘要]高州民歌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形成时间,但明朝万历年间《高州府志》记载:“渐袭风华体明之化,论治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目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士”,其中“弦诵”即为高州山歌“唱诵”,清光绪《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在“高凉八景”诗《东山樵唱》中写道:“偶然清啸发,余响震林隈”,由此可见,高州民歌最迟在这之前就已经流传和流行了。   [关键词]高州民歌 历史渊源 发展说   一、高州民歌的现状分析   在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国各地文化部门都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发展性保护措施。高州民歌的保护与研究也是如此,如高州当地政府在2007年组队去云浮、罗定参加“南江山歌文化节”,进行比赛、展演和交流;2005年、2006年、2008年举办“山歌擂台赛”,要求每个镇都组队参加,这些活动的开展对高州民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民间音乐工作者通过调查、走访、记录而写成的小册子或以内部资料印刷的书籍,这些都是深入研究高州民歌的宝贵资料,如苏汉材编著的《高州民歌选》、陈庆雄编著的《高州民歌》、周泽明编写的《高州山歌集》等。但笔者认为,对高州民歌深邃的内涵、社会影响、文化价值等还需作更深层次的挖掘,运用音乐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方法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成果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很少看到对高州民歌作系统研究的书籍在正规出版社出版;已有的高州音?贩治觯ㄇ?式结构、调性、旋律的走向)等艺术特征研究也不够细致、深入、系统;用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的视角研究高州民歌,具有深邃性、内涵性的成果还不够多,对高州民歌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社会功能及传播的研究成果还很少。   二、高州民歌的历史渊源   高州民歌这一支艳丽的奇葩是高州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高州地处山地,人们在山里劳动时各据山头,互不见面,为解除劳动的辛苦和寂寞就高声吆喝与相邻的山民打招呼,为了抒发感情就即兴演唱,互相对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山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地进行传唱发展,内容上逐步生活化,如男女之间相互倾诉爱慕之情,歌颂太平盛世,宣传农事知识,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等也都演唱民歌。高州民歌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尚无发现有确凿的资料,所以无从考证,但可以说自高凉郡有人居住就有了高州民歌,这就是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创造了文化与艺术。高州民歌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必然的艺术产物。   从史料方面看,在明代万历年间高州民歌就用高州白话(俚语)传唱,遍及高州乡镇,是七言四句韵文体,以“羽”调6、1、3三音组成调式,旋律优美,语言生动活泼。明朝万历年问《高州府志》记载:“渐袭风华体明之化,论治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目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士”。其中“弦诵”即为高州山歌“唱诵”。清光绪《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在“高凉八景”诗《东山樵唱》中写道:“偶然清啸发,余响震林隈”。由此可见,高州民歌最迟在这之前就已经流传和流行了。从其他史料方面看,清代乾隆年间温汝能辑的《粤东涛海》中也有“高州民歌”数首。高州民歌的形成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形成时间,但可以说高州民歌是在高州一千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伴随着人类的劳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目前情况看,高州民歌具有代表性的老艺人:谢鸡木坑村的冯志元,高州泗水洪龙村丈伯等先后辞世,仍健在的民间老艺人、老歌手已经很少。高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三、高州民歌发展说   1、早期的高州民歌。早期的高州民歌是一种原生态的民歌,这类民歌大多数是在山问劳动时演唱,演唱也大多是自娱自乐,抒发个人情感,缓解劳动疲劳,活跃劳动气氛。有时还会和邻近山野的歌手进行对唱,通过歌声进行情感的交流。久而久之,对唱也就成为年轻人相互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由劳动中逐渐发展到生活中。早期的高州民歌以世代口头形式相传而保留,这种民歌的内容一般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抒发老百姓情感的歌曲。如《相思》:坐在深房织麻布,横也丝来直也丝。半夜绣球镶红豆,暗里相思哥不知。情歌还常常以对唱的形式出现,内容大多反映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婚嫁观念。如《郎是花针妹是线》:(哥)柑子跌落在井心呀,一半浮来一半沉呀,你要沉来沉到底呀,莫来浮起动郎心呀。(妹)浑水过河呀不知深呀哟,万丈深潭哩难打底哕。(哥)赤脚落田知浅深呀,哪有恋妹不真心呀,灯草拿来两头点呀,虽然各向共条心呀。(妹)石上种竹呀石下荫哟,海底种松哩万丈深哕。(合)哥有心呀妹有心哕,一条红线哩一枚针呀,郎是花针妹是线哕,针行三步哩线来寻呀。郎是花针妹是线哕,针行三步哩线来寻那个荷哩。另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