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荀子、韩非的人性论:李斯悲剧根源.doc
荀子、韩非的人性论:李斯悲剧根源
[摘要]古今学者多将《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李斯人生悲剧归之于他贪恋富贵。其实,战国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都有各自的学术背景,不同的思想信仰会造就不同的人生选择。李斯人生悲剧的根源即存在于荀子、韩非的人性学说之中。他接受了荀子的性恶论而抛弃了荀子关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处心积虑地追求功名利禄。在君臣关系上,他背弃荀子关于做谏、争、辅、拂之臣的思想,而服膺韩非关于君臣以利相交的人性学说,在决定秦王朝命运的沙丘之谋中做了赵高的俘虏,由此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也酿成他自身的人生悲剧。
[关键词]荀子 韩非 李斯 悲剧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3-0112-04
《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李斯是秦代一个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他以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而登上事业顶峰,最后以具五刑被腰斩于咸阳,思欲与家人牵黄犬游上蔡东门而不可得。古今学者都将李斯人生悲剧归结为他贪恋富贵,而贪恋富贵又出于他那“人生在所自处”的卑微阴暗的处世哲学。这些分析无疑都是正确的。本文想进一步指出,李斯的人生悲剧还有更深一层的学术根源,这就是荀子、韩非的人性论。
一、战国秦汉之际历史人物的学术背景
中国有着重视学术理论的悠久传统,学术思想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西周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相对单纯,主要体现在统治者制定的礼义。《国语》、《左传》 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其思想学术内涵大都在 《诗》 《书》 礼义范围之内,当然伴随着西周礼制日益陵迟,其中也有一些历史人物僭越礼义,而任凭膨胀的政治野心和无穷贪欲自然呈现。进入战国之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的学术思想体系相继被创造出来。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精英人物,差不多都会站到诸子某一家的理论旗帜之下,自觉地用这一家学说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使各自的人格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学派化倾向。我们读《战国策》和战国子书,会明显地感觉到战国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与春秋以前大不相同,他们都有非常独特的人格特征,有各自的价值追求和不同的行为方式,而他们的人格现象差不多都能够从他们所服膺的诸子思想学说中得到解释。这种用百家学说指导思想言行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除极少数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之外,战国秦汉之际的人们都非常真诚,好是真诚的好,坏是真诚的坏,他们信仰、服膺某一种思想学说,就坚决、真诚地按照这种学说行事,言行相符,表里如一。像墨家人物信仰兼爱,他们在行动中也真的能够做到为他人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以杨朱为代表的道家人物倡导为我,宣称拔一毛而为天下,势所不为,他们也就用这一套理论游说世人;擅长于国际战略的纵横策士,赤裸裸地表白他们的人生追求是卿相富贵,而根本不顾天下的苍生和士人的社会责任,他们在现实政治生活也是朝秦暮楚,翻云覆雨;而主张法治的法家人物则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刻薄寡恩……。伟大的人,伟大得旗帜鲜明;无耻的人,也无耻得光明磊落;他们都是从理论到行动,将某一种思想学说化为各自的人格模式。总之,他们的人格是统一的,不存在后代某些人口若尧舜、行同桀纣的人格分裂现象。
李斯是由战国入秦学术色彩非常浓厚的历史人物。对李斯人格心理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大思想家:一个是他的老师荀子,另一个是他的同窗韩非。李斯对荀子思想学说有吸取也有扬弃,而对韩非的理论则完全信服。从这个意义上说,韩非对李斯的学术影响甚至比荀子的影响还要大。李斯与姚贾因出于嫉贤妒能的卑劣心理而合伙害死韩非,但他却将韩非学术思想完全付诸实施。李斯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人生选择基本上是按照韩非的人性理论行事,这最终导致他走向毁灭。
二、荀子性恶论与李斯趋利的人生选择
战国时期儒家人性论大体可分为三派:一派认为人性是中性的,无善无恶,就像水一样,决之东方则东流,决之西方则西流,这一派以《孟子》中所记载的告子为代表,《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性情论》,也持这种观点;一派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中天生具备仁义礼智因素,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只要致力于培养善性,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派以孟子为代表;一派主张性恶论,这是以荀子为代表,其后荀门弟子韩非接受了乃师的性恶论,又有新的发展。
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追求利欲,所以人类的天性是丑恶的。《荀子?王霸》说:“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荀子?性恶》说:“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荀子?荣辱》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
文档评论(0)